《產婦之母》畫像首次離開梵蒂岡,於5月14日起在都靈展出

圖片:Vatican Media

保存在梵蒂岡墓穴的產婦之母 (la Madonna delle partorienti) 畫像日前首次離開梵蒂岡並已運到意大利都靈,於5月14日至7月20日在夫人宮中世紀庭院展出。這副殘存的濕壁畫長81厘米,寬77厘米,大約在1500年由羅馬諾(Antoniazzo Romano)繪製。聖伯多祿工程處對這幅壁畫進行了精細的修復。

圖片:Vatican Media

這幅壁畫最初用於裝飾舊聖伯多祿大殿南翼。長世紀以來,很多孕婦與《產婦之母》充滿溫柔的目光、面容和舉止相遇。

聖伯多祿工程處修復部門主任和展覽負責人桑德爾(Pietro Zander)向梵蒂岡新聞網解釋道,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這個習俗依然存在。羅馬的孕婦會在聖母的腰間繫一條帶子,她們再把這條帶子繫在自己的腰部:這是一種懇求天上的母親護佑,能順利分娩的方式。

桑德爾說:「這幅壁畫從未離開過梵蒂岡,沒有離開過數世紀以來在梵蒂岡墓穴珍存它的聖堂。」在5月聖母月期間和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歷史性時刻舉辦展覽有其重要性。桑德爾最後表示:「就如聖伯多祿大殿總鐸甘貝蒂(Mauro Gambetti)樞機所說的,《產婦之母》像去都靈,為給人們帶去慰藉和希望。」

圖片:Vatican Media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公開接見:謝謝你們親臨現場,請你們把教宗的訊息帶給眾人!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5月12日,教宗方濟各再次主持有信眾參與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的聲音迴盪在梵蒂岡達瑪索庭院的多國信友之間。他說:「我很高興能恢復這個面對面的聚會,因為我告訴你們:面對空無一人、對著一台攝影機講話,實在是沒勁!相反地,與人們相聚,看見一個個帶著自身經歷的人,真是美好。雖然彼此之間保持距離,卻始終感到互相親近。謝謝你們親臨現場、謝謝你們的來訪。請你們把教宗的訊息帶給眾人。教宗的訊息是:我為每個人祈禱,而我也請大家同心合一為我祈禱。」

祈禱正是當天要理講授的核心。教宗強調:「基督徒的生活絕非信步閒逛。誰若想要祈禱,就必須謹記信仰並不容易,有時會陷入幾乎全黑的狀況,沒有參照點。在《聖經》裡和教會的歷史中,沒有一個偉大的祈禱者『安逸』地祈禱。鸚鵡學舌式地誦唸禱詞並非祈禱。祈禱當然會恩賜無比的平安,但它要經過內在的戰鬥而來;這種戰鬥有時很艱難,而且會長期伴隨著人生。」教宗說:「祈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們會逃離祈禱。有時候我們想要祈禱,緊接著腦中浮現其它當下似乎更重要、更急迫的活動。這也發生在我身上!然而,我們延遲祈禱後經常會發現,那些事一點也不要緊,或許我們浪費了時間。敵人就是這樣欺騙我們的。」

「有時候,信守祈禱的時間和方法是一場艱辛的搏鬥。靜默、祈禱、收斂心神是艱難的操練,人性時常會有所反抗。祈禱最險惡的敵人存在於我們內」。《天主教教理》列舉這些困難,寫道:經歷枯燥時的沮喪;未能完全交託給上主而難過,因為我們有『很多產業』;我們的意願未被垂聽而感到失望;我們的驕傲受傷,使我們身為罪人的不配之心更加硬化;對『祈禱是一分不勞而獲的恩賜』感到厭惡等等。」(第2728號)

接著,教宗放下手中的講稿,講述了在阿根廷發生的一個事件。

「有一位父親接獲醫院通知,他的女兒因感染而導致重症,可能活不過那個晚上。這位父親哭著走出醫院,把妻子和女兒留在那裡,自己搭火車前往盧漢聖母大殿。他抵達時,大殿已經關門,於是他抓著大門的欄杆,徹夜懇切哀禱。隔天一早,他進入大殿向聖母祈禱。那一幕著實刻骨銘心。」

教宗說:「我親眼看到他,親身經歷了這件事!這位父親在祈禱中的戰鬥得到了圓滿的結果:他回到家後聽到妻子說,女兒莫名地痊癒了。聖母垂聽了他的祈禱。祈禱能行奇蹟。」

「在試探中,在一切似乎動盪不安的時刻,我們該怎麼辦?」教宗表明:「在磨難時期,我們應當牢牢記得自己並不孤單,因為耶穌始終在我們身旁守護我們,祂隨時與我們同在。」

教宗最後總結道:「假若在昏暗不明的時刻,我們覺察不到祂的臨在,那麼我們將來必能覺察到。聖祖雅各伯的這番話,有朝一日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上主實在在這地方,我竟不知道。』(創廿八16)在生命結束之際,我們轉身回顧一切,到時候我們也會說:『我以為自己孤單一人,但事實並非如此:耶穌始終與我同在。』」

要理講授結束後,教宗方濟各在問候講葡萄牙語的信友時,提及教會禮儀於隔天5月13日紀念花地瑪聖母。教宗說:「讓我們滿懷信賴之情,投奔於她母愛的保護下,尤其是我們在祈禱生活中遇見困難的時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021年世界社會傳播日主題:「你來看一看罷!」與眼前的人相遇,與真實的人溝通

Photo credit: Salt + Light Media

教宗方濟各
第 55 屆世界傳播日文告
「你來看一看吧!」(若一 46)
與眼前的人相遇,與真實的人溝通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你來看一看吧!」這個邀請,不僅是耶穌與門徒們初次相遇時動人的一幕,同時也是眾人的真實交流方式。為了講述成為故事的生命事實(參閱:第 54 屆世界傳播日文告,2020 年 1 月 24 日),我們必須跨出自滿的心態 ──覺得自己「已經知道」某些事情。相反地,我們應該親自去看看他們,去花時間跟別人相處,去聆聽他們的故事,接觸那總是令人驚奇的現實。「用你驚奇的眼光去觀看,讓你的手感受到事物的鮮活,以致別人在看你寫的東西時,他們也可以觸摸到生命的奇蹟,躍然紙上。」這是真福路山諾(Manuel Lozano Garrido)1 給其他記者同儕們的建議。因此,今年我想藉此文告作一個邀請:「來看看吧」,呼籲新聞界、網路、教會每天的講道、政治或社會論壇,在表達時能做到清楚忠實的溝通。「來看看吧!」──從約旦河岸、加里肋亞海的那些初次相遇開始,一直都是基督信仰的傳播方式。

實地街訪

讓我們思考新聞報導這重大話題。有些人士因已有一段時間注意到一種風險而表示不滿:在「影印複製」的報紙,或在電視、廣播、網路等的各類 媒體上,存在著一種偏頗的報導方式,使預設的、「中央新聞社」的和自我指涉的通訊逐漸取代採訪性的新聞報導。這種報導,對事情的真相,以及對人們現實生活的認知能力,愈來愈薄弱,無法報導在基層中日趨嚴重的社會現象或其正面的動力。編輯工作很容易就陷入此風險:在編輯室、在電腦前、在公司的遠端進行,在社群網站上撰寫而來的,不再做「實地街訪」,不再為採訪新聞而與人們相遇,或面對面地查證某些特殊情況。各種技術的革新讓人感覺自己沉浸在更大、更即時的現實之中,除非能夠向這種面對面的相遇機會開放自己,否則我們仍然只是旁觀者。任何工具,只有當它促使我們走出去看本來不會知道的事物,使我們在網路上接觸到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取的知識,使我們經驗到在一般情況下不會有的相遇,才算是有用和珍貴。

福音記載上的細節

在約旦河受洗之後,耶穌對好奇祂的首批門徒說:「你們來看看吧!」(若一 39),藉此邀請他們和自己往來。時隔半個多世紀,當年事已高的若望在撰寫福音時,回想起一些「有報導價值」的細節,其中不但透露了在他所報導的事件中,他當時就在現場,同時也描述了那段經歷對他人生的影響。他寫道:「那時,大約是第十時辰。」也就是下午四點(參閱:若一 39)。若望還告訴我們,翌日,斐理伯跟納塔乃耳說了自己與默西亞的相遇。他的朋友懷疑地問道:「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斐理伯沒打算以理服人,只是跟他說:「你來看一看吧!」納塔乃耳確實去看了,而從那時起,他的人生有了轉變。基督信仰的開始和傳遞,就是這樣:作為直接的知識,由經驗而來,而非傳言。所以在耶穌住下了以後,城裡的人對那撒瑪黎雅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為了你的話,而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參閱:若四 39~42)。「來看一看」是了解狀況最簡單的方式;同時也是對所有訊息最實在的檢驗,因為若要了解狀況,我們必須跟人見面,讓眼前的人說話,聽取對方的見證。

向眾多新聞工作者的勇氣致謝

為報導事實,就要有能力去誰也想不到的地方,新聞工作也是這樣:隨時準備動身、渴望親眼目睹。好奇、開放、熱忱。我們都應該好好地感謝那些專業人士的英勇與付出(記者、攝影師、剪輯和導播),他們時常用生命在完成他們的工作。多虧有他們的努力,我們才得知:受迫害的少數族群在世界各地所經歷的艱困;對窮人與環境,那不計其數的壓迫和不義;以 及本來會被忽視的諸多戰爭。若是沒了他們的聲音,不只是對新聞報導,對社會、對整個民主都是很大的損失。我們的整個人類大家庭都會變得十分貧乏。

我們的世界中有許多境況都在邀請傳播媒體「來看一看」,而在此次疫情中更是如此。若是只透過富裕國家的鏡頭去報導疫情、每次的危機,那我們可能會陷入一種「做兩套帳」的風險。例如,現在有疫苗的問題和一般醫療保健的問題,這些都有著排除窮人的風險。誰能讓我們知道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貧困村莊裡,那些對於治療的長久等待?全世界在社會經濟上的差異,決定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分配順序,窮人永遠排在最後,說是都有醫療保障的權利,卻又不見成效。然而,即使是在世界上比較幸運的角落,仍然隱藏著許多家庭忽然陷入貧窮的社會悲劇;為了領取一包物資,人們不再恥於到慈善組織那裡排隊等待,而這也不算什麼新聞了。

網絡上潛伏的轉機與危機

網絡世界藉著數不清的社群媒體,能使報導和分享的功能擴大:有更多的眼睛觀看世界各地,因而蒐集大量的資料畫面和見證。數位科技讓我們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相關且有用的資訊。我們要留意:在緊急的情況,網絡就是第一個報導新聞並傳達官方訊息的地方。那是強而有力的工具,我們因此必須承擔作為上傳者和瀏覽者的責任。在傳統媒體被忽略的各種事件,我們都有可能成為目擊者,能對社會作出貢獻,使更多的事件(包括正面的)能得到聚焦。藉著網絡,我們因而有機會報導自己親眼看到的、在我們眼前發生的事情,我們也有機會與別人分享我們的報導。

眾所皆知,社群媒體的風險,就是其資訊不一定經過查證。我們早已知道新聞、甚至是圖像,由於千百種理由,都可以被輕易假造,有時只是因為自我欣賞。在這方面有所批判,不是為了要把網路妖魔化,只是想鼓勵在發送與接收訊息時,能有更好的分辨習慣與更負責任。對於我們所作的溝通,所分享的資訊,以及對於我們有能力揭發的假新聞,大家都是有責任的。我們眾人都蒙召成為真理的見證人:去看和去分享。

親眼所見──無可取代

在溝通交流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完全取代親眼所見的事物。有些事情就是要親身體驗,方能有所領會。我們實際上的溝通,不只是靠文字來 寫或講,還有眼神、語調和手勢。對於見到耶穌的人來說,祂的魅力來自於祂所宣講的真理;然而,祂如何看人、如何待人,以及祂的靜默,卻與祂說話的果效密不可分。門徒們不只是聽祂說話,也在祂說話時看著祂。永生的話(Logos)降生成人,在祂──聖言(Word)──身上,確實顯露了面容;正如若望所述(參閱:若壹一 1~3),不可見的天主使自己可以被看見、被聽見、被觸摸。言語若是要有果效,就必須「被看見」,必須使我們都能一起經驗,都能參與到對話當中。因此,「來看看吧!」這個邀請,不論是在過去或是將來,都至關重要。

我們留意到在我們的時代,在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在生意和政治場合,到底充斥了多少空洞的言語。有的人「拉上一大堆廢話。他的道理就像藏在兩桶礱糠裡的兩粒麥子,你必須費去整天工夫才能夠把它們找到,可是找到了它們以後,你會覺得費這許多氣力找它們出來,是一點不值得的。」2 這番英國劇作家的激烈言詞,同樣也適用於身為基督徒傳播者的我們身上。福音的喜訊之所以能廣傳於世,是來自人與人、心與心的相遇;人們接受了「來看一看」的邀請,同時,在為耶穌基督作見證的人身上,從他們的注視、言談和手勢中,那種人性的「光輝」也打動了人心。每個工具都有它的價值,而那位偉大的傳播者──塔爾索人保祿,他肯定也會用電郵跟社群軟體來傳訊息。但不論是聽過他講道、有幸與他共處的,還是在集會中見過他、單獨與他交談的人,真正讓同時代的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信德、望德和愛德。他們看到,無論他身在何處,總是在積極地活動;藉著天主的恩寵,他們也親眼目睹了他所宣講的救恩訊息對他們的生命是多麼的真實而豐盛。即便無法與這位天主的僕人相遇,但他所打發的門徒,也同樣能為他在基督內的生活方式作見證。(參閱:格前四 17)

在論及聖經裡的預言要在現實上應驗才能確認的時候,聖奧斯定便肯定道:「書本在我們手中,事實在我們眼前。」3 同樣地,當我們相信那些因為與耶穌相遇,生命有了轉變的精彩見證,那麼福音就會開始在我們的時代活躍起來。兩千年來,一連串的這種相遇,已經散播了基督徒冒險生活的吸引力。而等待我們的挑戰,就是與眼前的人相遇,與真實的人溝通。

上主,求祢教導我們走出自我,
並動身尋求真理。
請教導我們親自去看,
請教導我們去聆聽,
而不要自滿於偏見,
也不要太快下結論。
請教導我們走向沒人想去的地方,
花時間去了解、
關注真正的重要事物,
不被無謂的事物分心,
以辨認出虛假的表象與真相。
求祢賜予恩寵,
使我們能認出祢在世界上的住所,
並使能誠實地報導我們所看到的。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1 年 1 月 23 日,聖師方濟‧沙雷主教紀念日前夕

 


1 西班牙記者(1920~1971),2021 年列為真福。

2 威廉.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第一幕,第一場。

3 《道理》(Sermo )360/B,20。

英語全文

來源: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設立要理教員職務

「忠實於過去且對現在負責是必須具備的條件,教會如此才能在世界中履行自己的使命」:這是教宗方濟各在設立平信徒要理教員職務的《古老的職務》(Antiquum ministerium)手諭中表達的思想。這道手諭於5月10日教會的司鐸聖師,聖若望亞維拉瞻禮簽署。

閱讀《古老的職務》(Antiquum ministerium)手諭【英語】

教宗寫道:「在當今世界進行福傳和面對一種全球化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需要承認男女平信徒的臨在,他們憑著自己所領受的聖洗,感受到蒙召為要理講授的服務提供合作。」教宗也强調:「與青年世代真正相遇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有創意的方法和途徑,使福音的宣講適應教會使命的變化。」

這個新職務有很古老的根源,能追溯到《新約》時代。《路加福音》和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書》和《迦拉達人書》中都提到這職務的幼芽形式。教宗寫道:「在這兩千年來福傳的整個歷史中,極明確地顯示出要理教員的使命是多麽富有成效,他們使信仰成了每個人生存的有力支持,甚至為這目標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隨後,從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召開以來,教會就愈加意識到「要理教員的任務至關重要」,對「基督徒團體的發展」更有必要。手諭指出:「今天,也有許多有才幹和有毅力的要理教員從事著傳授和加深信仰這不可取代的使命,而要理教員真福、聖人和殉道者長長的隊伍也標明了教會的使命,構成整個基督信仰靈修史上一個豐富的泉源。」

「絲毫沒有奪走作為教區首位要理教員主教的這項使命,也未除去父母給予子女基督信仰培育的特有責任」,教宗勉勵教會重視平信徒協助要理講授的服務,滿足「許多人期待認識基督信仰真、善、美」的願望。牧人們該當承認「平信徒的職務能透過將基督信仰價值觀滲入到社會、政治和經濟的領域,對社會轉變作出貢獻」。

教宗解釋道:「要理教員是信德的見證人、導師、解釋奧蹟者、陪伴者和教育者,他蒙召投入傳授信仰的牧靈服務,負起從初次宣講到準備基督徒入門聖事,一直到持續培育的責任。但若能完成這一切,唯有藉著祈禱、學習和直接參與團體生活,如此才能促使要理教員的身份認同以言行一致和負責任的態度發揮作用。」

「實際上,接受平信徒要理教員的職務是在更加强調每個領受聖洗者的典型傳教承諾。」教宗叮囑:「這項職務的進行必須以完全在俗的形式,不可有神職化的任何表達。」

「此外,平信徒要理教員的職務也具有一種强烈的聖召價值,因為這是為地方教會提供的穩定服務,要求主教進行應有的分辨,以及教廷禮儀及聖事部不久將發布專門制定的禮儀。」

教宗强調:「要理教員該當是信仰深厚和人性成熟的男女、積極參與基督徒團體生活、能夠款待、慷慨及度友愛共融的生活;他們應在聖經、神學、牧靈和教育學方面接受培育並具備要理講授的經驗,同時也能與司鐸和執事誠信合作,以及受到真正使徒熱情的激勵。」

教宗最後指出:「各主教團應使要理教員的職務實際有效,制定符合手諭精神的培育計劃和接收他們的必要規範準則。東方教會也可根據自己的特定法律,採納手諭的指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關於聖若瑟的教會文件和訓導(五):聖若瑟是「救主的監護人」

撰文:陳思穎、珥法達 – 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

轉載自:澳門天主教周刊-號角報

上一篇文章提到,教宗若望廿三世在1961年(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召開的前一年)的聖若瑟節,頒布Le Voci 宗座牧函,表達教會上下眾口同聲地對梵二會議寄以期待和渴望,並祈求聖若瑟的轉禱,奉他為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保護者。他的繼任者教宗若望廿三世的繼任者教宗保祿六世,於1969年的聖若瑟節的講道中,更强調聖若瑟謙遜和低調的美德,我們要以不起眼但偉大的聖若瑟作為模範,簡單地、真誠地和實在地於平凡生活中跟隨及協助耶穌基督,參與天主的救贖工程。

到了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末,教會面對當前的局勢,選出了一位來自東歐的教宗領導教會,他就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他是四百五十多年來第一位非意大利藉的教宗,教宗曾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於牧職期間,常以修和、轉化、對話等和平的方式面對各種衝突。教宗堅持對生命、婚姻和家庭的教理寸步不讓,於任內的講道及訓導文件中給予牧民指引,更孕育出「身體神學」,為教會訂定清晰的倫理教導。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主教格言「全屬於妳(Totus Tuus)」是出自聖蒙福奉獻自己於聖母的經文,教宗非常推崇玫瑰經,可見他對聖母的崇敬。所以,他對於聖家和聖若瑟的敬禮均非常重視。

教宗良十三的《豐沛恩寵》(Quamquam pluries通諭頒布百週年紀念之際,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9年頒布《救主的監護人》宗座勸諭Redemptoris Custos),論聖若瑟在基督及教會生命中的位格和使命。首先,教宗以「婚姻」和「愛」來貫穿聖若瑟一生的使命,他接受這使命是由於他對啟示的天主作「信德的服從」;教宗稱瑪利亞和若瑟的婚姻是聖事:基於他們的有後嗣和忠信,運用「自由意志」接受和表達出「配偶之間捨己」之愛,達至圓滿的結合;由此,教宗帶出「家庭的使命」,就是維護、啟發和傳達愛的使命,正是天主對人類的愛和主基督對教會的愛的生動反映和真實分享;而聖若瑟在家庭中所行使的「父職」的權利與義務,他按法律為耶穌行割損禮、為兒子取名、保護並養育兒子,他直接服務耶穌本人和祂的使命,耶穌在世上的一切生活,都托付於若瑟的監護權下;「工作」是納匝肋聖家生活中「愛的日常表現」,使人活出更合符人性的美善,而因着天主聖子降生成人的奧秘,其人性工作的參與使人的勞動價值得以提升,聖若瑟木匠之子,使人的工作能實現出救贖的奧秘。

圖片: 聖若瑟水泉 ; 來源: vaticanstate.va

2010年教宗本篤十六世於梵蒂岡花園祝聖一個新水泉,將之命名為「聖若瑟水泉」,水泉後方的六塊青銅板上所刻劃和描繪的,正是聖若瑟一生事蹟中的重要片段,包括與瑪利亞訂婚;天使在夢中呼召聖若瑟娶瑪利亞;聖若瑟默默依站在剛誕生的耶穌及其母親旁邊;聖若瑟帶着嬰孩和瑪利亞逃離黑落德的追捕而前往埃及;聖若瑟在耶路撒冷與十二歲的耶穌失散而感到痛苦和困惑;聖若瑟與耶穌在納匝肋一起工作。教宗以這六個圖像來闡釋聖若瑟以低調而實貴的生活,作「救主的監護人」。這個奉獻給聖若瑟的新水泉,象徵着天主子女要每日履行天主使命樸實和謙卑的價值。最後,教宗求聖若瑟轉禱,將教會和普世的未來,全交托於他及其淨配瑪利亞身上,也願我們成為和平和救贖的工具。

如今,整個世界自2020年一直處於嚴峻和艱難的狀況,無論在世界政治、經濟、民生,尤其在新冠疫情下,都把很多人的生活改寫。過往視物質重於一切,現在發現這一切都是可朽壞的,唯有天主才是永恆不變的穩固依靠。適逢聖若瑟奉為普世教會的主保一百五十周年紀念,教宗方濟各欽定今年為「聖若瑟年」,就如在歷史中每遇教會及世界危難,都全托付給聖若瑟的保護一樣。願所有天主子民繼續從教宗方濟各所頒布《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中,默想福音啟示中聖若瑟的德行和特質,以及他帶領聖家所跨越的每個困境,好能效法聖若瑟懷着謙卑和信賴,於生活重重障礙中尋到出路,再創新機。

重溫《關於聖若瑟的教會文件和訓導》系列文章

關於聖若瑟的教會文件和訓導(一)

關於聖若瑟的教會文件和訓導(二)

關於聖若瑟的教會文件和訓導(三)

關於聖若瑟的教會文件和訓導(四)

按此閱覽
更多
聖若瑟資訊

張汝南執事-復活期第六主日反省

復活期第六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全能的天主,在這歡欣的日子,求祢賜我們熱誠地慶祝主的復活,並幫助我們時常在生活中,反映出我們所紀念的逾越奧蹟。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聖神的恩惠也傾注在各民族身上。)
恭讀宗徒大事錄 10:25-26,34-35,44-48

當伯多祿到了凱撒勒雅時,科爾乃略去迎接他,跪伏在他腳前叩拜。伯多祿拉他起來,說:「起來!我自己也是個人。」伯多祿遂開口說:「我真正明白了:天主是不看情面的,凡在各民族中,敬畏祂,而又履行正義的人,都是祂所中悅的。」伯多祿還在講這些話的時候,聖神降在所有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受過割損與伯多祿同來的信徒,都驚訝聖神的恩惠,也傾注在外邦人身上,因為聽見他們說各種語言,並頌揚天主。那時,伯多祿就發言說:「這些人既領受了聖神,和我們一樣,誰能阻止他們接受水洗呢?」於是,他吩咐人以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付洗。以後,他們要求伯多祿再住了幾天。──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 98:1,2-3,3-4

:上主已將祂的救恩顯示給萬民。
:請眾向上主歌唱新歌,因為祂行了奇事。祂的右手和祂的聖臂,為祂獲得了勝利。
:上主已將祂的救恩顯示給萬民。
:上主已經宣布了自己的救恩,將自己的正義,啟示給萬民。祂記起了自己的良善和忠誠,即向以色列家族廣施的寬仁。
:上主已將祂的救恩顯示給萬民。
: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普世大地,請向上主歌舞,請踴躍,請歡樂,請彈琴演奏。
:上主已將祂的救恩顯示給萬民。

讀經二(天主是愛。)
恭讀聖若望一書 4:7-10

親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示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祂,得到生命。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祂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主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居所。
:亞肋路亞。

福音(人如果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
恭讀聖若望福音 15:9-17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正如父愛了我,同樣我也愛了你們;你們應存在我的愛內。如果你們遵守我的命令,便存在我的愛內,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而存在祂的愛內一樣。「我對你們講論了這些事,為使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的喜樂圓滿無缺。「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人如果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你們如果實行我所命令你們的,你們就是我的朋友。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如此,你們因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祂必賜給你們。「這就是我命令你們的:你們應該彼此相愛。」──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復活期第六主日,適逢母親節和中華聖母瞻禮的翌日,讓我們齊聲感謝,歌頌天主的聖名;因祂慷慨無私地賜給了我們祂的聖子,聖母瑪利亞和我們地上的母親,使我們無論在靈性或肉身上都得到了愛的滋養,並分享到祂永恒的生命!

今天的讀經和福音都是圍繞在耶穌基督給門徒們(我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 15:12 請不要以為耶穌交給我們的命令,是為了約束我們,使我們失去自由和喜樂,相反的,耶穌的命令,使我們不單止在靈性上增添喜樂,更讓我們在家庭和工作中得到和諧與平安!問題是,我們怎樣聽從祂的命令,如何攫取喜樂與平安?

曾有姊妹說:「且看,我愈愛他們,他們愈變本加厲,恩將仇報!」亦有弟兄說:「愛是吃虧的,為什麼要做蝕本生意?」的確,在唯利主義的社會裏,人們的眼光大部分都是注意在功利上,敎宗聖額我略一世卻反問我們:「我們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嗎?」他又說:「一個人,在路上觀看美麗的草地,而忘記他此行的目的地,便是一個愚蠢的旅客。」也許我們不一定正在享受人生,觀看美景,好可能我們被其他事物的騷擾,如疫情影響,人際關係,家庭糾紛,而忘記了人生真正的方向!

敎會時常告訴我們,耶穌基督是我們生活的指標,我們千萬不要與祂分離,今天祂又籍著福音再次告訴我們如何去愛,的確唯有真愛才能化解仇恨,增長安祥!

聖保祿宗徒亦說過:「愛,不求己益….. 凡事包容!」格前13:5,7 真的,去愛一個人,除了學習自我犧牲之外,尊重和包容別人亦是非常重要,這包括他們的喜好和性格,缺點和長處 ,可是許多人,特別是家長們和領導們,在愛人的口號之下,查實是控制對方,強行改造對方,這樣做只會導致孩子缺乏信心,阻礙子女的成長,在團體內種下誤會和仇恨,使關係難以正常,雖然口口聲聲說「愛你」,但是強加給對方的卻是自己的偏見和喜好。一旦對方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就會被列入黑名單,從此關係喪亡!這樣的「愛」,其實就是變相地相反愛德,沽名釣譽!

親愛的諸位,且不要以為這些行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執事亦是過來人,所以勸勉大家不要重蹈執事覆轍,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話說一名女侍正在幫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小男孩點菜,這對夫婦點菜的時候,女侍靜靜聆聽,並緩緩地在單子上記上。終於輪到男孩點菜的時候,他以害怕的口吻說:「我要一條熱狗。」這時,他的父母同時喊道:「不准吃熱狗!」他母親又說:「給他馬鈴薯﹑牛肉﹑和兩樣蔬菜!」可是那位女侍好像對這位母親的話置之不理,從容地對小男孩說:「你的熱狗上要加什麼?」小男孩臉上頓時閃現出驚訝的笑容,說:「蕃茄醬,我要加很多蕃茄醬,還有…再請給我一杯牛奶。」女侍邊走邊說:「馬上送到。」男孩的父母尷尬得沉默不語。小男孩目送女侍離去,轉過頭來驚喜地對父母說:「她當我存在的!」同時,他亦很開心的向爸媽道謝!

真的,一般的家長都希望小孩具備好的品格,懂得「尊重」別人,但在愛的過程中,自己卻時常做出「不尊重」孩子意見的行為。對父母來說,熱狗是垃圾食物,馬鈴薯﹑牛肉、蔬菜才可以幫助孩子健康,所以就會直接否決了小孩的意見,那麼又為什麼讓孩子自行選擇,然後又在人前否定孩子使他尷尬非常?這種沒有溝通,直接否決的行為,在孩子眼裡其實就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

愛子之心並沒有錯,但在過程中孩子是感受到父母的愛還是他們的不尊重與控制慾呢?請不要讓做父母或領導的我們,過度的關愛甚至控制,成為拉開和孩子或同事之間的距離,讓我們熱心祈禱,學習如何去愛,說不定,日後我們才可談論和實踐為朋友捨掉自己的性命呢!「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15:13

祝福所有的母親,母親節平安喜樂!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聖母月避靜: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國語】

馮二會神父在聖母月避靜的分享的主題是「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他會帶領我們去默想聖母說的七句話,從而效法聖母。此外,他也會談及瑪利亞也是諸德之模範。

「他們進了城,就上了那座他們所居住的樓房,在那裡有伯多祿、若望、雅各伯、安德肋、斐理伯、多默、巴爾多祿茂、瑪竇、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熱誠者西滿及雅各伯的兄弟猶達。」宗1:13 

「這些人同一些婦女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並他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宗1:14

一:聖母說的七句話

1. 第一句話:路1:34 瑪利亞便向天使說:「這事怎能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

2. 第二句話:路1:38 瑪利亞說:「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天使便離開她去了。

訪親時向依撒伯爾說了兩次話(路1:40,46-55);

3. 第三句話:路1:40 她進了匝加利亞的家,就給依撒伯爾請安。

4. 第四句話:路1:46 瑪利亞遂說:「我的靈魂頌揚上主,1:47 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

5. 第五句話:路2:48 他的母親就向他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

6. 第六句話:若2:3 耶穌的母親向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7. 第七句話:若2:5  他的母親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

二:效法聖母

親情、友情、愛情;順服、聽命、信德。

三:瑪利亞也是諸德之模範:她有堅固的信德,不移的望德(若2:5)及深摯的愛德(路1:56;若2:3),熱心祈禱及謙誠的聽命(路1:38),種種美德莫不登峰造極,堪作我們修德成聖的開模。

第107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邁向一個愈加寬廣的我們」

圖片:migrants-refugees.va

第107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將於今年9月26日舉行,聖座在5月6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為此撰寫的文告,主題為「邁向一個愈加寬廣的我們」。這份文告於5月3日聖斐理伯及聖雅各伯宗徒慶日在聖若望拉特朗簽署。為使受到疫情磨難的人類免於更大的危機,教宗指明雙重道路,一條為「天主教會的成員」,另一條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

教宗指出:「世界經歷著一場最嚴重的衛生緊急時期,天主所希望的我們似乎破碎和四分五裂、受傷且面容被損毀。封閉又有攻擊性的國家主義和激進個人主義使我們在世界範圍和教會內部崩潰或分裂。付出高昂代價的是那些最容易成為其他人的群體:外鄉人、移民、邊緣人,他們處於存在的邊遠地區。」

教宗重提2020年3月27日在空蕩的聖伯多祿廣場上為結束疫情祈禱時的話語,强調「事實上,我們衆人都在同一條船上,因此我們必須致力於不再有那將我們隔絕的圍牆,不再有外人,而只有一個有如全人類那麽寬廣的『我們』。」

教宗邀請天主教徒:「愈加忠實於自己天主教徒的身份,愈能表明教會的公教性,她的普世性是一個要求在每個時代得到接納和生活出來的現實,這是依照上主的意願和恩寵,祂許下永遠同我們在一起,直到末日。祂的神使我們能夠擁抱衆人,在多樣性中達致共融,調和差異卻絕不强行失去個性的整齊劃一。」

「透過接觸外鄉人、移民、難民的差異,以及能從中獲得的跨文化對話,使我們作為教會能有成長的機遇,並相互得到了充實。事實上,無論在何處,每一個領過洗禮的信徒都是當地教會團體的正式成員、一個教會的成員、一個居所的居民,以及一個家庭的成員。」

「具體而言,需要作出努力。」教宗解釋道:「每個人要從所生活的團體做起,促使教會越來越更加包容,以致能跨出步伐,走上存在的邊緣地區的道路上,去照顧受傷的人和尋找迷失的人,沒有偏見和畏懼,不去勸人改變信仰,而是隨時準備加寬自己的帳篷來款待每個人。」

「在邊緣地區的居民中,我們會看到許多移民和難民、流離失所者和人口買飯的受害者,上主願意向他們彰顯自己的愛並讓他們知道祂的救恩。與其它信仰和宗教的移民和難民相遇,這為增進誠懇且豐富的大公性及跨宗教對話乃是一方沃土。」

教宗呼喚世界秉持同樣的包容精神,「重新整合人類家庭,一起建設公正及和平的未來,確保沒有一個人受到排斥」。教宗預示的社會的未來是一個「五顔六色」、因多樣性和跨文化關係而得以富饒的未來。為使這一切不只是夢想,我們今天必須學習在和諧與和平中一起生活。」

「因此,我們衆人必須共同努力推倒使我們隔絕的圍牆,搭建有助於相遇文化的橋樑,意識到在我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聯繫。在這個願景中,當代移民現象給我們提供了克服恐懼的良機,讓每個人恩典的多樣性來充實我們。那麽,如果我們希望如此,我們就能把疆界轉變為相遇的最佳場所,那裡就能出現一個日益寬廣的‘我們’的奇跡。」

教宗在文告中也為照料受造界發出呼籲:「為使我們的共同家園得到相宜的照料。這項使命人人有責,沒有任何差別。我請求世界上的所有男人和女人善用上主交付於我們的恩典,使祂的受造界變得更美好。我們必須在一個愈加寬廣、愈加負責的‘我們’内建設我們自己,堅信為世界創造的各種善都是提供給現在和未來的世代。」

教宗最後寫道:「這是個人和集體的一項承諾,在我們努力實現一種更有可持續性、更平穩和更包容的發展時,也要對所有仍在受苦的弟兄姐妹負起責任。這項承諾不分原住民和外鄉人、居民和過客,因為這是一份共同的寶藏,人人從中受到照料和恩惠,任何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1年5月祈禱意向:為金融界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1年5月意向

總意向:為金融界

願掌管金融者能與各國政府合作,維持金融秩序,保護國民免受其所造成的危險。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方濟各將頒布手諭:要理教員將成為教會的一項職務

圖片提供: Rodney Leung

2021年5月5日,聖座新聞室宣布,將於下週二5月11日向新聞界介紹教宗方濟各的新手諭《古老的職務》(Antiquum ministerium),這是一份關於要理教員的文件。屆時,宗座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總主教和負責要理講授的範·艾爾斯特(Franz-Peter Tebartz-van Elst)主教將出席介紹會。

近年來,教宗一直很關心要理教員的課題。2018年,他向參加有關國際研討會的人士發表視頻訊息,明確指出「要理教員是一個聖召:成為要理教員,這是一個聖召,不是一份要理教員的職業」。教宗也表示:「這項在基督徒團體内的服務該當得到承認,作為教會的一項純真的職務。」

現在,教宗藉著這道手諭將正式建立要理教員的職務,發揮梵二大公會議所祝願的平信徒福傳幅度。教宗在視頻訊息中向要理教員們表明:「這個角色應負起『初次宣講』的責任,在一個宗教冷漠的環境中,你們的話語將永遠是首次宣講,觸及許多期待與基督相遇的人的心智。」

這項服務需要深厚的信德,並在團體幅度中生活出來,正如教宗方濟各在今年1月31日接見意大利主教團全國要理講授會議與會者時所强調的那樣。教宗在那個機會上說:「現在是成為團體的匠人時期,這些開放的團體應懂得珍惜每個人的才能。現在也是傳教、自由和無私的團體時期,這些團體不應尋求顯著地位和私利,而應走在當代人的道路上,俯身服事被邊緣化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