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連線:慈悲特殊禧年閉幕

vcep6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一起見證教宗方濟各擢升17位新樞機,教宗主持慈悲特殊禧年閉幕彌撒,還有教宗與新樞機拜會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情況。

教宗:將臨期是前去會晤上主的時期

11281

瑪竇福音 8:5-11

那時候,耶穌進了葛法翁,有一位百夫長來到他跟前,求他說:「主!我的僕人癱瘓了,躺在家裡,疼痛的很厲害。」耶穌對他說:「我去治好他。」百夫長答說:「主!我不堪當你到舍下來,你只要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會好的。因爲我雖是屬人權下的人,但是我也有士兵屬我權下;我對這個說:你去,他就去;對另一個說:你來,他就來;對我的奴僕說:你作這個,他就作。」耶穌聽了,非常詫異,就對跟隨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在以色列我從未遇見過一個人,有這樣大的信心。」我給你們說:將有許多人從東方和西方來,同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在天國裡一起坐席。」

2016年11月28日,教宗方濟各將臨期首個星期一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指明:基督信仰不是一種理論或一套哲學,而是與上主相遇。為能真正與耶穌相遇,我們必須持有三種態度:警醒祈禱、施行愛德和歡欣讚美。

教宗首先表示:「在這將臨期間,教會禮儀邀請我們默想耶穌與許多人的相遇:耶穌在聖母懷中與聖母相遇;耶穌與若翰洗者、牧羊人和三位賢士的相遇。所有這一切都向我們表明,將臨期是行走、前去會晤上主的時期,不是停滯不前的時期。」

「那麼,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會晤上主呢?我該如何準備我的心靈去與上主相遇呢?」教宗說:「在今天彌撒的集禱經中,禮儀給我們指出三種態度:警醒祈禱、施行愛德和歡欣讚美。換句話說,我應該警醒祈禱;我應該施行愛德,友愛善行:不僅要施捨,還要容忍那些令我們厭煩的人。在家中要容忍孩子們的吵鬧。丈夫或妻子遇到苦難時要互相容忍。需要容忍,不斷行愛德,同時也要喜悅地讚美上主。我們要善度這段行程,體驗這種會晤上主的意願。為能更好的與上主相遇,我們不可固步自封。這樣,我們將與上主相遇。」

教宗接著說:「會晤上主將讓我們驚喜,因為祂是令人充滿驚喜的天主。上主永不停息。我踏上旅途去會晤上主,但祂為了與我相會也在行走。當我們相會時,我們將看到一個極大的驚喜,發現在我開始尋找祂之前,祂早已在尋找我。」

教宗表示:「這是與上主相遇的極大驚喜,是祂先尋找我們,祂總是先於我們。祂總是在尋找我們。這事也發生在百夫長身上。」

「上主始終超越一切,比我們先行一步。我們走一步,祂走十步。始終如此。祂的恩寵、祂的愛和溫柔非常豐富。祂從不知疲倦地在尋找我們。有時在一些小事情上,我們認為會晤上主是件美好的事情,就如那位患癩病的敘利亞人納亞曼。這不簡單,但他也得到了天主的一個驚喜,我們的天主是令人驚喜的天主。天主在尋找我們,等待我們,祂只要求我們走出有善意的一小步。」

「我們只要有意願去會晤上主,祂就會幫助我們。上主在我們的生命中陪伴我們。很多時候,祂看到我們遠離祂,而祂卻猶如蕩子回頭的父親那樣在等待我們。很多時候,上主一看到我們願意接近祂,祂就出來與我們相遇。相遇,與上主相遇很重要!」

教宗坦言:「本篤教宗說的那句話總會打動我。他說基督信仰不是一種理論,不是一套哲學,不是一個意見,而是一個相遇,與耶穌的相遇。如果你沒有與祂的慈悲相遇,那麼你即便背誦信經,你也不會有信德。」

最後,教宗總結道:「法學士知道一切,懂得那時期的一切信理,當時的一切倫理道德。但他們沒有信德,因為他們的心遠離了天主。這是我們今天要祈求的恩寵。『天主,我們的天父,請激發我們內在的意願,叫我們去會晤祢的基督,叫我們以善工去會晤耶穌』。我們要記住我們在集禱經中懇求的恩寵,醒悟祈禱,施行愛德和歡欣讚美。如此,我們將會晤上主,我們將有一個美好的驚喜。」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鼓勵青年跟隨豐富意義的生命道路

blog_1480357684

2016年11月2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了從事社會服務工作的意大利青年,指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在於該民族尊重和促進每個人,尤其是弱小者權利的能力。教宗感謝意大利為移民和難民所做的一切,同時也提到遭受地震襲擊的翁布里亞和馬爾凱人民。

教宗鼓勵青年們跟隨一條能給予生命豐富意義的道路。這條道路對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每人都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天賦和個人情況的道路。

教宗說:「顯然,服務人的道路與支配人的道路相悖。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只在對別人有幫助時,才會對自己感到滿意。這時我們身上會釋放出新能量,讓我們覺察到自己並不孤獨,並且還能擴大我們的視野。」

教宗稱讚這些青年是國家的寶貴力量和動力。

他說:「你們的貢獻為實現社會公共利益、關注最弱小者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團結的社會的計劃目標在於成為平等與友愛的文明社會。今日就如以往一樣,這目標有時被辜負了。例如:眼見社會不同層面和世界各國之間不平等現象不斷增長,卻無動於衷;減少對最脆弱者的協助,又不給予他們任何其它形式的保護;接納重新武裝的危險邏輯而將寶貴的資源用於購買軍備;將窮人當作是一種隱患,不但不向他們伸出援手,反而把他們棄置於貧困之中。」

教宗說:「這些態度體現出我們社會的傷疤和社會文化。你們從事的社會服務工作能協助社會和諧發展,在批判違反人類的願景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保護環境、援助窮人,以及協助難民和移民是項崇高的任務,而意大利在接納移民和難民並使他們融入社會上作出了極大的努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哀悼菲德爾·卡斯特羅

blog_1480356687

2016年11月25日晚,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古巴逝世,終年90歲。教宗方濟各聞此悲痛消息後於11月26日寄發唁電,向菲德爾的弟弟勞爾‧卡斯特羅,他的每位親人,以及親愛的古巴人民表達哀悼之情。教宗祈求這位古巴共和國前國務委員會主席永享安息,並把古巴和古巴人民託付於該國主保科夫雷聖母的代禱。

菲德爾‧卡斯特羅曾與近三任教宗會晤,最近一次是2015年9月與教宗方濟各的會晤。當時教宗方濟各正在該國牧靈訪問。菲德爾還贈送教宗一本由弗雷·貝托(Frei Betto)撰寫的《菲德爾與宗教》。 [Read more…]

教會透視:中國、台灣、澳門隆重舉行慈悲禧年閉幕慶典

blog_1480172459

慈悲禧年已在11月20日圓滿結束,世界各地的地方教會都舉行了隆重的慈悲禧年閉幕慶典。中國、台灣、澳門教會也不例外。

教宗:永罰並非一間酷刑室,而是永遠離開天主

11251

路加福音 21:29-33

耶穌給自己的門徒講了一個比喻:「你們看看無花果樹及各種樹木,幾時你們看見它們已經發芽,就知道:夏天已經近了。同樣,幾時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了,也應知道:天主的國近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非等一切事發生了,這一代決不會過去。天地要過去,但是,我的話決不會過去。」

2016年11月2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指明:誰若選擇永遠離開上主,他就將受到永遠的懲罰。我們絕不可理睬魔鬼,因為魔鬼迷惑人且行騙術,我們卻應以謙卑之心走近上主,在審判的日子與祂相會。

在教會禮儀年結束之際,我們這幾天省思了關於世界窮盡的問題,當天的第一篇讀經《默示錄》也記述了有關的神視。那麽,公審判以及我們與耶穌的最終相遇將會是怎樣的呢?

《默示錄》提到,第一個受到審判的將是那條「毒龍」,古蛇,它就是魔鬼。天使從天降下,把那古蛇捆起來,將它抛到深淵裡,「免得它再迷惑萬民」(默20:1-3)。因為魔鬼是個誘惑者。

教宗說:「魔鬼是撒謊者,更是謊言之父;它製造謊言,是一個騙子。它讓你相信,假如你吃了這個蘋果,你就會同天主一樣。它就這樣把蘋果推銷給你,你也買了它的賬;最後它給你設下騙局,欺騙你,毀掉你的生命。」

「『可是,神父,我們怎樣做才能不上魔鬼的當呢?』耶穌教導我們:絕不可理睬魔鬼,與魔鬼無法交談。耶穌是怎麽對待魔鬼的?祂趕走了魔鬼,沒有與它交談。即使在曠野裡受魔鬼試探的時候,耶穌也從未用自己的話來作出回答,因為祂清楚意識到危險的存在。耶穌在回答魔鬼的3個問題時,都是以天主聖言作出回答,以聖經上的話進行自衛。祂從未與這個撒謊者和騙子交談。魔鬼想方設法要摧毀我們,因此它將被抛到深淵裡。」

《默示錄》也提到殉道者的靈魂,這些謙卑的人為耶穌基督作了見證;他們沒有朝拜魔鬼及其追隨者,沒有追求金錢、世俗和虛榮。上主將按照每個人的行為來審判他們,無論大小,把惡人投入火坑。這火坑就是第二次死亡(默10:4;11-15)。

教宗解釋說:「永罰並非一間酷刑室,而是第二次的死亡,真正的死亡。凡是不走近上主的人,在天國就不會受到接待。他們總是我行我素,遠離了上主,即使從上主面前經過,他們也獨自離去。永罰就是這種繼續不斷地遠離天主。天主賜予幸福,天主這麽愛我們。倘若我們總是遠離天主,就是自投火坑,走上永罰的道路。然而,《默示錄》也讓我們看到希望。如果我們遵循耶穌的教導,敞開心胸,不固執於我行我素,我們就會得到“喜樂和救恩,享看新天新地(默21:1-2)。」

最後,教宗勉勵道:「我們要接納耶穌的撫愛和寬恕,不自大,卻懷抱希望。希望能開啟我們的心靈,讓我們與耶穌相遇。這就是我們的期待:與耶穌相遇。這真是很美妙的事!耶穌要求我們謙卑並向祂呼喚:『上主』。只需這句呼喚便足矣,祂將為我們做其餘的一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府將臨期默想主題:「飲用,節制和聖神的陶醉」

blog_1480018536

教會禮儀即將進入將臨期。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神父(Raniero Cantalamessa)按照慣例,將於每週五帶領聖座人員作默想,教宗方濟各也將出席參加。今年四場將臨期默想將於12月2日、9日、16日和23日在宗座大樓救贖之母堂舉行,主題是:「飲用,節制和聖神的陶醉」。

嘉布遣會士坎塔拉梅薩神父解釋他選擇這個主題的原因說:「在神學反省中,人們越來越多討論的正是所謂的『神學第三信條』,也就是《信經》中的『我信聖神』。」

神父繼續說:「這種趨勢並不是要替代傳統神學,而是要激發它,使之更加活躍。我們不只把聖神視為一個神學對象,更要使之成為整個教會生活的大氛圍,尤其對各項神學研究而言。將臨期的默想將沿著這條思路探討聖神的主題;神聖是梵二之後最重要的神學和靈修新意,也是教會希望的最大源泉。」

默想活動將於上午9時開始,樞機、總主教和主教,聖座各部門部長及秘書長,以及修會長上,都受邀參加活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腐敗是一種褻瀆形式

11241

路加福音 21:20-28

那時,耶穌對自己的門徒說:「幾時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軍隊圍困時,那時,你們便知道:她的荒涼近了。那時,住在猶太的,要逃往山中;在京城中的,要離去;在鄉間的,不要進京;因為這是報復的日子,為要應驗所記載的一切。在那些日子裏,懷孕的及哺乳的,是有禍的,因為有大難要降臨這地方,有義怒要臨於這百姓身上。他們要倒在劍刃之下,要被擄往列國;耶路撒冷要受異民蹂躪,直到異民的時期滿了。

「日月星辰將有異兆出現;地上萬國要因海洋波濤的怒號而驚惶失措。眾人要因等待即將臨於天下的事而驚惶昏倒,因為天上萬象將要動搖。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帶著威能及莫大光榮乘雲降來。這些事開始發生時,你們應當挺起身,抬起頭,因為你們的救援近了。」

2016年11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強調:腐敗是一種褻瀆形式,在巴比倫式的語言中就是沒有天主,只有財神,享樂之神和剝削之神。在禮儀年結束之際,教會邀請我們省思世界末日和我們的生命結束。

當天第一篇讀經取自《默示錄》,記述巴比倫的滅亡。教宗解釋這篇讀經中的三個聲音。

首先是天使用強大的聲音喊說:「偉大的巴比倫陷落了!」

教宗說:「這是一個在人心播種腐敗的種子,把我們眾人引向腐敗之路的城市。腐敗是在褻瀆中過生活的一種方式,腐敗是褻瀆的一種表達方式。腐敗在巴比倫式、世俗式的語言也就是褻瀆,他們沒有天主,只有財神、享樂之神和剝削之神。”這種世俗的誘惑使世上有權勢者墮落。」

第二個聲音與天使高呼之聲截然不同,是另一種強大的聲音。這是人群高聲頌揚天主的聲音:「勝利、光榮和能力,應歸於我們的天主。」

教宗說:「這是天主子民朝拜的大聲音。天主拯救祂的子民,拯救仍在塵世中行走的子民。天主子民是罪人但不是腐敗的人。罪人懂得懇求寬恕,罪人會尋找耶穌基督的救恩。」

「當天主子民看到末世到來和勝利的喜悅時會歡欣鼓舞,朝拜上主。我們不僅要有天使呐喊的聲音,也要有朝拜天主的大聲音。」

教宗強調:「對基督徒而言,朝拜並非易事。我們在祈求某些事物時都很棒,可是讚頌朝拜的祈禱並不容易做到。這需要學習,我們現在就要開始學習朝拜祈禱,不要等到將來到了那裡時才匆忙學習。」

教宗指出在聖體龕前朝拜祈禱的美好,祈禱時只需說:「祢是天主!我是祢所愛的可憐的孩子!」

第三個聲音是輕聲細語。天使說:「蒙召赴羔羊婚宴的人,是有福的!」

事實上,上主的邀請不是呐喊,而是輕聲細語,猶如天主對厄里亞先知說話那樣。

教宗說:「天主對人的心靈說話時的聲音是一絲輕微的聲音。蒙召赴羔羊的婚宴最終將是我們的救恩。按照耶穌的比喻,那些參加婚宴的人是處在交叉路口的人,好人和壞人,耳聾、瞎眼和瘸子,以及我們這些罪人。我們要以足夠的謙卑說:『我是罪人,天主將拯救我』。」

教宗接著說:「若我們心中有這樣的念頭,天主將邀請我們,我們將聽到邀請我們參加婚宴的細微聲音。」

最後,教宗總結道:「福音以這個聲音結束:『這些事開始發生時,即驕傲、虛榮,以及這一切都被摧毀時,你們應當挺起身來,抬起你們的頭,因為你們的救援近了』,也就是說你們已被邀請赴羔羊的婚宴。願上主賜給我們期待這聲音的恩寵,準備好去聆聽這聲音:『來,你過來,忠誠的僕人,雖是罪人卻忠誠。你來,來參加你上主的宴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方濟各《慈悲與憐憫》宗座牧函簡介

blog_1480005706

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禧年結束之際發表《慈悲與憐憫》(Misericordia et Misera)宗座牧函,強調「今天正是慈悲的時代」。這份牧函於2016年11月21日公諸於世,其中涵蓋4大創新:

1.所有司鐸從今以後都有權為墮胎者施行罪赦;

2.慈悲使者將繼續履行他們的使命;

3.聖庇護十世團體的信徒將能通過聖事繼續有效地獲得罪赦;

4.最後是建立世界窮人日。

罪人與慈悲的相遇

教宗方濟各把耶穌與罪婦的相遇作為慈悲禧年的圖像,闡明這圖像所表達的「不是罪與公義的一次抽象會晤,而是罪婦與救主相遇」,正如聖奧斯定所言,是「罪人與慈悲」的相遇。

耶穌重新把愛置於梅瑟法律的中

經師和法利塞人向耶穌提出一個具有挑釁性的問題,他們說依照梅瑟法律該用石頭砸死這樣的婦人。但耶穌卻回到「梅瑟法律的原本真意」,説明這法律的核心不是規則和法定的公義,而是天主的愛。天主洞悉每個人的心,了解每個人最隱秘的渴望。天主的愛應在萬有之上。

就這樣,耶穌注視著那婦人的眼睛,看透她的心靈:祂看到那婦人渴望被理解、被寬恕且成為自由的人。她一蒙受慈悲,即使因罪仍舊處於軟弱的狀況,卻能因蒙受了愛而看得更遠,度不同的生活。

法律的啟蒙作

教宗解釋,任何法律和規則都無法阻止天主再次擁抱祂的子女,因為他們承認自己錯了並回到父親身旁,決意重新做人。倘若我們只停留在法律層面,那就抵消了信德和天主慈悲。法律具有一種啟蒙作用(迦3:24),法律的目的就是愛(弟前1:5)。

基督徒蒙召活出福音的新意,在基督内活出『生命之神的法律』(羅8:2)。即使在最複雜的情況下,有一種只求規範的公義試圖占據上風時,我們也要相信那來自天主恩寵的力量。

任何人都不能給天主的慈悲設

教宗表明,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可給慈悲設限;慈悲總是天父無償的舉動、一份無條件的愛。無論我們是否有功勞,都能蒙受慈悲。天主藉著愛進入每一個人的生命,我們不可阻攔天主施予愛的充分自由。慈悲正是愛的具體行動,在寬恕的同時,也轉換和改變人的生命。

在技術至上經常處於支配地位的當今文化中,似乎也增加了悲傷、孤獨和絕望,我們需要希望和真正喜樂的見證人,藉此驅逐那些幻想,它們承諾的只是人工樂園,一種垂手而得的幸福。

讓慈悲傾注於整個世

我們度過了轟轟烈烈的一年,其間我們領受了豐厚的慈悲恩寵。上主的仁愛和慈悲有如一股有益的大風吹拂著整個世界。現在,我們應跟從聖神繼續在這條路上行走;聖神總是為我們指出新道路,幫助我們把救恩的福音帶給所有人。教宗重申,慈悲處在感恩祭和天主聖言的中心地位,邀請我們利用禮儀年的一個主日深入研究聖經。

聽告解司鐸應本著接納、明確及慷慨的態度施行寬

教宗特別提到修和聖事,指出在基督信仰生活中必須恢復修和聖事的重要地位。在修和聖事中,我們感受到天父的擁抱,祂前來會晤我們,恢復我們重新做祂子女的恩寵。司鐸必須接納眾人,即使人犯了嚴重的罪,司鐸也應做個懷有父愛的見證人;司鐸應殷勤地幫助人反省自己的過錯;明確提出道德原則;樂於陪伴信友走懺悔之路,耐心跟隨他們成長的進度;應有遠見,分辨每一種個別情況;慷慨地施行天主的寬恕。

面對犯了奸婬罪的婦人,耶穌選擇了保持沉默,使她免於被處死。聽告解的司鐸也應像耶穌那樣寬宏大量,意識到每個悔罪者都在提醒他本人所在的相同處境:他是罪人,但也是慈悲的執行者。因此,24小時奉獻給天主祈禱活動仍然是一項強而有力的牧靈工作,幫助信友們妥善辦告解聖事。

慈悲使者繼續他們使

教會在禧年當中藉著慈悲使者的服務體驗了恩寵的生活。教宗因而宣布,這項卓越的使命在聖年結束後也將繼續存在,使它作為禧年的恩寵,繼續活躍及有效地臨在於世界各地。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將為履行這項珍貴的使命找到更相應的方式。

所有司鐸都能赦免墮胎的

在請求修和者與天主寬恕之間不應存在任何阻礙,教宗因此授權所有司鐸,從今以後在他們的職權中也有權赦免那些實施墮胎者的罪。教宗曾在禧年中授予司鐸這一權力,現在又將這權力延長了時間。他竭盡全力地強調,墮胎是一宗嚴重罪行,因為它結束一個無辜者的生命。他也同樣表明,倘若一顆懺悔的心靈請求與天父和好,則沒有任何一個罪是天主慈悲所無法抵達及予以摧毀的。

聖庇護十世團體:有效的告解聖

在慈悲禧年結束後,那些因各種原因常去聖庇護十世團體的教堂參加禮儀的信徒,也能通過聖事有效且合法地獲得罪赦。為了這些信徒的牧靈益處,教宗信賴他們的司鐸的善意,希望能在天主的助佑下恢復天主教會内的圓滿共融。

困境中的家

教宗再次念及家庭,他表明天主不厭其煩地接納和陪伴人類,因此教會也應該以天主的愛關注人類的各種困境。教宗要求司鐸們具備認真、深刻和有遠見的靈性分辨,使任何一個人,無論他的生活處境如何,都能具體地感受到天主的接納,積極參與教會團體的生活,加入天主子民的行列。

世界窮人

教宗表示,禧年結束了,聖門也已關閉,但我們心靈的慈悲之門仍將大大敞開。我們看到了天主俯身餵養我們(歐11:4),為使我們也效法祂俯身去服事弟兄姐妹,尤其是窮人和受苦者。我們不可忘記窮人;為此,教宗通令整個普世教會把常年期第33主日定為世界窮人日。只要拉匝祿還躺臥在我們的門前(路16:19-21),世界就不會有公義及和平。

發揮慈悲的想象力,掀起一場真正的文化革

最後,教宗勉勵我們發揮慈悲的想象力,通過日常生活中微小的舉動,讓仁慈及溫柔對待弱小和無自衛能力者、孤獨和被遺棄者的具體標記能在整個世界掀起一場真正的文化革命。

英語全文

Apostolic Letter Misericordia et misera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審核第15屆世界主教會議普通會議常會預備文件草案

blog_1480005163

2016年11月21至22日,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第14屆常務委員會召開了第2次會議,與下屆世界主教會議主題有關的聖座3個部門部長應邀出席會議,他們是: 獻身生活會及使徒生活團部部長若昂‧布拉茲‧德阿維斯樞機(João Braz de Aviz)、聖職部部長貝尼亞米諾‧斯泰拉樞機(Beniamino Stella)以及平信徒暨家庭與生命部部長凱文‧若瑟‧法雷爾樞機(Kevin Joseph Farrell)。會議由教宗方濟各主持。

2016年11月23日,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發表公告稱,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Lorenzo Baldisseri)在會上首先感謝教宗親臨會場,然後向常務委員會的兩位新樞機表達賀意,他們是:塞爾吉奧‧達羅沙樞機(Sérgio da Rocha)和卡洛斯‧奧索羅·謝拉樞機(Carlos Osoro Sierra)。

隨後,常務委員會成員與教宗一起審核了世界主教會議第15屆普通會議常會預備文件草案。這份草案由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起草,與會神長們對此作出積極評價,並提供意見使之得以進一步改善。下屆世界主教會議將於2018年10月召開,主題是:「青年、信德與聖召分辨」。

預備文件草案内含一份問卷,秘書處將把它們寄給世界各主教團、東方教會主教會議,以及其它相關組織,使各教區和其它教會團體都能收到問卷。此外,委員會成員也按各大洲分成小組討論,針對不同地理、文化背景的青年擬定一些具體問題。與會神長針對草案和問卷提出的建議已被納入大會一致通過的基本文件内。

最後,常務委員會成員也討論了有關修訂《世界主教會議準則》(Ordo Synodi Episcoporum)的事宜。關於這點,世界主教會議副秘書長法比奧‧法貝內(Fabio Fabene)主教彙報了秘書處正在進行的這項工作。

會議結束時,教宗感謝常務委員會成員和其他與會者,讚許他們為這次會議貢獻己力並活出了共融精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