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透視:溫州教區邵祝敏主教獲釋

最新內容:
-教宗向智利和秘魯人民發表視頻訊息
-聖方濟各沙勿略一級聖髑到訪加拿大
-浙江省溫州教區邵祝敏主教獲釋
-麗水教區唯一一位神父下落不明
-周至教區教堂年前被夷為平地
-山西省臨汾基督教教堂被強拆
-邯鄲教區舉行孫繼根助理主教就職後首台彌撒
-山西汾陽教區九十二歲的霍成主教主持祝聖一位執事
-香港教區2018「青年年」禱詞

教宗在智利和秘魯將會晤原住民團體

教宗方濟各將於1月15至22日前往南美洲智利和秘魯兩國,展開第22次國際牧靈訪問。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Greg Burke)在1月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闡明,教宗這次訪問首先出於牧靈目的,而會晤這兩個國家的原住民也是此行的主要活動。

教宗將探訪的原住民各分布在智利阿勞卡尼亞(Araucanìa)地區和秘魯亞馬遜地區。聖座新聞室主任表示:「教宗會晤原住民確實很重要,這是他此行的獨特之處。我們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教宗前往這兩個地區乃是世界主教會議亞馬遜地區特別會議的開端。教宗一如既往地願意與原住民談話,向那裡的原住民表達對他們的敬重。此舉既關係到尊重各民族和受造界的主題,也與《願祢受讚頌》通諭建立一種聯繋。」

教宗願意藉此機會強調:「我們能從原住民身上學到許多,尤其是他們與大自然的關係。伯克主任說:今天,當教宗談論這個話題時,西方國家感到有些震驚。他們會詢問,我們該當從這民族身上學習什麽呢?教宗則提醒我們,我們即便擁有大都市和各項發展,我們還是能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這些民族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

智利和秘魯這兩個拉丁美洲國家的人民將迎接教宗的到訪,教宗也多少會感到那裡是自己的家。聖座新聞室主任對此解釋道:「無疑,教宗很熟悉智利,因為他在初學時期住在那裡的耶穌會會院。他也熟悉秘魯。教宗講西班牙文,又是南美國家的人。教宗非常尊敬民間宗教情愫,我深信他在這兩個國家一定會感到很親切,在秘魯更會感到很自在。」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信德和勇氣是基督徒祈禱的特色

常年期第一週 星期五 彌撒

讀經一:撒慕爾紀上 8:4-7,10-22

那時候,以色列眾長老聯合起來,往辣瑪去見撒慕爾,對他說:「看,你已經老了,你的兒子們不走你所走的路。如今請你給我們立一位君王治理我們,如同各國一樣。」撒慕爾聽到他們要求說:「請給我們立一位君王治理我們」,大為不悅,便去祈求上主。上主對撒慕爾說:「凡民眾向你所說的話,你都要聽從,因為他們不是拋棄你,而是拋棄我作他們的君王。」撒慕爾把上主的一切話,轉告給那向他要求君王的人民,說:「那要統治你們的君王所享有的權利是:他要徵用你們的兒子,去充當車夫馬夫,在他的車前奔走;委派他們做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令他們耕種他的田地,收割他的莊稼,替他製造作戰的武器和戰車的用具;要徵用你們的女兒為他配制香料,烹調食物;要拿你們最好的莊田、葡萄園和橄欖林,賜給他的臣僕;徵收你們莊田和葡萄園出產的十份之一,賜給他的宦官和臣僕;使用你們的僕婢和你們最好的牛驢,替他工作;徵收你們的羊群十份之一;至於你們自己,還應作他的奴隸。到那一天,你們必要因你們所選的君王發出哀號;但那一天,上主也不理你們了。」但是,人民不願聽從撒慕爾的話,卻對他說:「不!我們非要一位君王管理我們不可。我們也要像一般異民一樣,有我們的君王來治理我們,率領我們出征作戰。」撒慕爾聽見百姓所說的這一切話,就轉告給上主聽。上主對撒慕爾說:「你聽從他們的話,給他們一位君王吧!」

福音:聖馬爾谷福音 2:1-12

過了一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葛法翁。人聽說他在家裏,就聚來了許多人,以致連門前也不能再容納,他就對他們講道。那時,有人帶著一個癱子到他這裏來,由四個人抬著;但因為人眾多,不能送到他面前,就在耶穌所在之處,拆開了房頂;拆穿之後,把床縋下去,癱子在上面躺著。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那時,有幾個經師坐在那裏,心裏忖度說,「怎麼這人這樣說話呢?他說了褻瀆的話;除了天主一個外,誰能赦罪呢?」耶穌憑自己的神力,即刻認透了他們私自這樣忖度,遂向他們說:「你們心中為什麼這樣忖度呢?什麼比較容易呢?是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還是說:起來,拿你的床走?但為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 ── 遂對癱子說:我給你說:起來,拿你的床,回家去吧!」那人遂起來,立刻拿起床,當著眾人的面走出去了,以致眾人大為驚愕,遂光榮天主說:「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

2018年1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問道:「在福音的記載裡那些蒙上主俯允所求的人,是如何祈禱的呢?」教宗進而強調,許多聖人活出了對耶穌的信德和克服萬難的勇氣,這是基督徒祈禱的特色。

這兩天禮儀選讀的福音接連提及耶穌治癒癩病人和癱子的事跡(谷1:40-2:12)。他們兩人都懷著信德祈求耶穌:癩病人鼓起勇氣對耶穌提出請求說:「祢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立即答道:「我願意。」這正是福音所教導的:「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谷9:23)

教宗解釋道:「當我們來到上主前祈求恩典時,必須始終發自信德,懷著信德祈求說:『我相信祢能治癒我,我相信祢能成就這事。』就像昨天的癩病人和今天的癱子那樣,鼓起勇氣提出請求。這是憑藉信德的祈禱。因此,福音敦促我們反省自己祈禱的方式。我們祈禱時絕不可像『鸚鵡』一樣,或是漫不經心;反之,我們應當懇求上主幫助我們的小信德,在重重困難前也是如此。事實上,許多福音章節都敘述了那些需要協助的人難以接近耶穌,這範例對我們每個人也裨益良多。舉例而言,當天的福音記載,耶穌講道時聚集了很多人,躺在病床上的癱子居然被抬到屋頂,從上降下,以求接近耶穌。有志者事竟成,必能克服萬難。」

教宗接著引述諸多聖人,特別指出聖奧斯定的母親,聖婦莫尼加也曾為她兒子的悔改而痛哭祈禱,最終如願以償:「這需要有勇氣向上主提出請求,勇於冒險,即使所求之事可能無法立即實現。」

最後,教宗總結道:「基督徒的祈禱源自對耶穌的信德,必須始終懷著信德克服萬難。上主曾對我們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瑪7:7)。我們也應相信這句聖言,滿懷信賴之情,而且始終懷著信德冒險。這就是基督徒祈禱所具備的勇氣。倘若祈禱缺乏勇氣,就不是基督徒的祈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青年年禱詞

為配合2018年以青年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天主教香港教區決定2018年是的「青年年」,由2017年將臨期第一主日開始,至2018年基督君王節結束。以下是由夏志誠輔理主教負責撰寫的青年年禱詞:

 

全能仁慈的天父,求袮降福青少年,
讓他們在袮的愛內成長, 能夠明辨善惡,
持守真理,勇於承擔,樂於分享。
願他們在困難中,獲得袮的支持和助佑,
在徬徨時,體會袮的慰藉和陪伴。
主啊! 求袮幫助他們,
去回應袮給他們每一個人獨特的召叫,
在生命中發光發熱,活出豐盛的人生。
因主耶穌基督之名,求袮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Almighty and merciful Father,
bless our young people,
so that they may grow in your love,
be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good and evil,
hold fast to the truth, and have the courag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readiness to share.
Sustain them in their difficulties,
and in their doubts and uncertainties,
accompany them and bring them your comfort.
Lord, we ask you to help young people to respond
to the particular calling that you have for each one of them.
May they shine forth in the world
as Christians and achieve a life which is fulfilling.
We ask this through Christ our Lord,
Amen.

來源: 香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帕羅林樞機:教宗今年以青年和家庭為關懷的主要對象

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1月11日接受梵蒂岡電台採訪,談到教會在今年將要展開的幾項工作,其中包括10月召開以青年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以及8月下旬在都柏林舉行的第9屆世界家庭大會。樞機表示,教會對青年寄予重大期望。

他說:「教會今年對青年予以全方位的關注,了解他們的期待、渴望、他們必須面對的挑戰和能帶來的希望,以及他們的軟弱和畏懼。因此,這是重要的一年,教宗在最近聖誕期發表的幾次講話中也提到這個議題。我認為,這個問題的新意正是在教會與青年之間尋求一種新的關係,一種沒有家長作風的責任感。」

「教會真心實意地希望與青年交談,願意了解青年,願意幫助他們。在此我想提及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早在1961年上任時說的一句話,他說:『你們不應詢問國家能為你們做什麽,而應詢問自己,你們能夠而且應當為國家做什麽。』」

「我認為這畢竟也是新觀念。換言之,教會應詢問青年,教宗和教會都應詢問青年,他們能為教會做什麽,他們今天能為福音和福傳作出什麽貢獻!我相信,青年必會以他們的慷慨和熱誠回應這項邀請。」

在教宗方濟各《愛的喜樂》勸諭頒布兩年後,今年8月將在都柏林舉行世界家庭大會,因此這項活動意義重大。帕羅林樞機談到這道勸諭在天主教世界引起的熱烈反應,說道:

「在召開了兩次世界主教會議和頒布《愛的喜樂》勸諭之後,教會顯然朝這個方向行走。都柏林的世界家庭大會肯定也很重要,因為它畢竟是這道勸諭公布後的第一次聚會。這次大會將是一段省思的行程,深入探討的行程,也是把這道勸諭的指示落實出來並向前推進的一段行程。」

「《愛的喜樂》勸諭出自一種新思維,教宗方濟各正以智慧、謹慎和耐心將這思維向前推進。有人對這份文件的一些觀點感到費解,這些困難在教會内仍舊存在,這可能正是因為教宗要求我們轉變心態而引起的。教宗要求我們改變固有的範例,這是新精神,新觀念!」

「顯然,每一項改變總會面臨困難,但這些困難必須列入考量,必須努力去面對,好能找到答案,幫助我們進一步成長,進一步深入探索。我認為,《愛的喜樂》勸諭除了論述家庭及其在今日世界上的困難外,也確實幫助家庭在家庭内具體活出福音。同時,教宗也要求家庭提供幫助和協作,為教會的成長貢獻力量。」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接見駐聖座外交使團:維護和平,促進裁軍

2018年1月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依循慣例,在梵蒂岡皇宮大廳接見了駐聖座外交使團,彼此互賀新年。教宗在這個機會上以維護生命及努力促進和平為主題,指出和平是一個應當尋求和維護的崇高價值,它直接涉及裁軍問題。聖座目前與185個國家締結邦交,其中包括去年5月4日建立外交關係的緬甸聯邦共和國。

教宗首先提到,今年是聯合國發表《人權宣言》70週年紀念年:「對聖座而言,談人權首先意味著重申人性尊嚴的中心地位,因為人是天主的肖像。因此,提倡人權的目的就是要推倒那些分隔人類家庭的圍牆,促進人的整體發展。然而,多年來,尤其是繼1968年的社會動蕩之後,對一些權利的詮釋逐漸得到更改,納入了各式各樣時常相互對立的『新權利』。這種做法並非總能促進各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其危險在於,強者和富者能假借人權的名義建立現代新形式的意識形態殖民主義,危害窮人和弱小者。」

教宗指出:「許多基本權利至今仍受到侵犯,首先是生命權、自由權和人人不可被侵犯的權利。面對離經背道的戰爭邏輯,生命權也與努力促進和平息息相關。因為沒有和平,人的整體發展就無法實現。因此尋求和平是促進發展的先決條件,要求我們對抗不義,以非暴力方式剷除那些導致戰爭的原因。」

聯合國7月7日簽署了《禁止核武器條約》,聖座也簽署並批准了這份文件。

教宗強調:「聖座堅信不能以訴諸武力的方式解決民族爭端,而要透過談判之道。從這個前景看,任何支持朝鮮半島的努力都是至關重要的,以期找到克服目前對立的新途徑,增進彼此信任,確保朝鮮人民和整個世界享有和平的未來。」

教宗也呼籲國際社會要保護敘利亞少數宗教團體,包括世世代代在那裡生活,為敘利亞歷史作出積極貢獻的基督徒,幫助他們返回故鄉。同時,也應採取各種行動,促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避免加劇對立的情勢。有關方面應共同努力尊重耶路撒冷為基督徒、猶太教徒和穆斯林聖城的現況。

關於家庭和移民問題,教宗提及聯合國準備於今年批准的兩項全球盟約,即「全球難民協議」和「安全、正規和有秩序的移民協議」,籲請各國政府本著團結互助和齊心協力的原則,善待移民和難民,幫助他們融入當地社會。

最後,教宗強調:「聖座並不干預各國理應作出的決定,而是認為必須發揮作用,『喚醒』人道和友愛的原則,它們是建設每個和睦和諧社會的基礎。我們也不應忘記與宗教團體互動的重要性,謹記人權也包括享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以及改變宗教的自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父母要向孩子說「愛」的語言

2018年1月7日主受洗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西斯汀聖堂主持彌撒,為34名嬰孩付洗,其中包括了18名女嬰和16名男嬰。

教宗對嬰孩的父母說:「把孩子帶來接受洗禮,這是第一步,你們還肩負著向他們傳遞信仰的任務。但這還不夠,我們需要聖神來傳遞信仰,光靠我們自己是不可能的。能夠傳遞信仰是聖神的一大恩賜。」

教宗解釋道:「你們把孩子帶到這裡來,是讓他們領受將居住在他們心中的天主聖三。此外,家長們要以家庭的方言、父母親和祖父母的方言傳遞信仰。如果父母在家中不用愛的語言彼此溝通,那麼就很難傳遞信仰,也無法傳遞信仰。你們不要忘記這一點。」

教宗繼續表示:「要理教員將透過各種概念和解釋去發展這種在家庭中首先傳遞的信仰。此外,孩子們也有他們自己的方言,耶穌建議我們要像他們一樣,像他們那樣説話 。我們不要忘記孩子們的這種語言,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說話,這也是耶穌很喜歡的語言。在你們的祈禱中,你們要向他們那樣純樸,把你們心中所想的告訴耶穌,就如他們向耶穌說話那樣。」

最後,教宗對孩子們的需求也表示關心說:「若他們開始音樂會(哭鬧),那是因為他們感到不舒服,太熱了,或是餓了。如果他們哭閙是因為餓了,你們就給他們餵奶,不是嗎!不要害怕,給他們吃的,這也是一種愛的語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智利教會熱切期待教宗的來訪

教宗方濟各將於1月15日至18日牧靈訪問智利。教宗出訪前,聖地亞哥教區總主教埃扎蒂(Ricardo Ezzati)樞機向梵蒂岡電台表示:「智利教會熱切期待教宗的來訪,渴望以喜樂之情迎接他,聆聽他的講話,並且告訴他今天智利教會的事。」

埃扎蒂樞機說,與1987年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訪問智利時相比,智利教會與智利的國情有了很大的變化。當時是獨裁政體,現在則是民主政體。樞機還提到教宗訪問智利時將探訪聖地亞哥女子教養所,也將探討移民問題。他解釋道,當地教會竭盡所能修改這方面的現行法律,好使移民現象更人性化,而且以社會正義為基礎。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彌撒中要有靜默時刻,切勿匆忙

恭讀若望福音

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我們見了衪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滿溢恩寵和真理。

2018年1月1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8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在場參加。教宗的要理講授繼續以感恩聖事為主題,講解了在懺悔禮儀後誦念《光榮頌》和《集禱經》的意義,同時強調在祈禱前靜默的重要性。

教宗指出:「懺悔禮儀幫助我們祛除自己的自負,承認自己是罪人,希望得到寬恕。正是人的貧乏與天主慈悲的相遇才使我們藉著《光榮頌》得以表達感恩之情。這篇讚頌禱文一開始便詠唱『天主在天受光榮』,取自眾天使報告耶穌在白冷誕生時的讚頌詞。」

《光榮頌》之後,主祭根據禮儀年的不同時期誦念一篇《集禱經》。

教宗解釋道:「藉著『請大家祈禱』這句話,主祭籲請會眾與他一起收斂心神,靜默片刻,好能意識到自己站在天主台前,並在心中提供自己參加這台彌撒的意向(《羅馬彌撒經書總論》,54號)。在主祭説了『請大家祈禱』之後,緊接著便是一個靜默時刻,每個人思量自己有什麽需要,想在祈禱中懇求什麽。彌撒中的靜默不能被簡化為沒有話語,而是隨時準備聆聽其它的聲音,即我們内心的聲音,尤其是聖神的聲音。」

教宗闡明:「在懺悔禮及禱詞前,是要每人收歛心神;讀經或講道後,是為簡扼地默想所聽到的聖道;領受聖體聖事後,是讓各人能在心中讚美並祈求天主(《羅馬彌撒經書總論》,45號)。因此,在誦念《集禱經》之前,靜默能幫助我們收斂心神,思考我們為何在這裡。」

「聆聽我們的心靈,使之向上主敞開,這很重要。也許我們的日子充滿辛勞、喜樂及痛苦,我們願意向上主陳述這一切,呼求祂的助佑,懇求祂親近我們。我們也為患病或經歷艱難考驗的親人和朋友祈禱,渴望把教會和世界的命運託付於天主。靜默之後,主祭匯集每個人的意向,以眾人之名高聲向天主呈上共同的祈禱,這正是把每個人的意向『匯集在一起』的含義。」

教宗熱切叮嚀司鐸們要遵守這靜默時刻,切勿匆忙:「說了『請大家祈禱』之後,就應靜默。若不靜默,我們就會忽略心靈的收斂。」

最後,教宗解釋道:「主祭在誦念《集禱經》時還伸開雙臂,因為祈禱就是要伸開雙臂。這是基督徒從最初世紀起就已採取的祈禱姿勢,為的是效法在十字架上張開雙臂的基督。基督是祈禱者,祂本身就是祈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談說天地 第二季 第6集 鄧建衛神父(耀漢小兄弟會)

由雷鳴遠神父所創立的耀漢小兄弟會來到多倫多服務已超過10年了。他們的會士到步後紮根於天主教中華殉道聖人堂。今集主持人Rodney邀請了到耀漢小兄弟會會士鄧建衛神父(Fr.Andrew Deng, CSJB)跟我們分享他在中國內地追尋聖召的過程和對海外華人的福傳經驗。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