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在馬斯克瓦西斯:我為許多基督徒的惡行向原住民請求寬恕

圖片來源: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7月25日上午, 教宗方濟各來到亞爾伯塔省的 Maskwacis (馬斯克瓦西斯),在那裡會見第一民族、梅蒂斯人和因紐特人原住民,這是他在加拿大訪問行程中的第一項公開活動。此地位於埃德蒙頓市以南大約100公里,第一民族的兩個團體就居住在那裡。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和來自全國的原住民領袖親臨會場。

列出4千多個寄宿學校兒童及其家人名字的長長的紅色橫幅。圖片來源: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教宗抵達會見場所後,先去了原住民的墳地,在無任何裝飾的木十字架前祈禱,然後進入聖母七苦堂,降福了寫上當時寄宿學校兒童名字的長長的紅色橫幅。教宗表示:「我來到你們出生的土地,為親自向你們表達我的悲痛,同時向天主請求寬恕、治癒及和解,並表示我的關懷,以及與你們一起並為你們祈禱。」

教宗在講話中提到原住民4個月前來梵蒂岡時送給他的兩雙鞋子,這是「原住民兒童遭受痛苦的象徵」。事實上,馬斯克瓦西斯是前厄米尼斯克印第安(Ermineskin Residential School)寄宿學校的所在地,該結構是當時加拿大最大的寄宿學校之一。為了紀念這些孩子,教宗將這鞋子還給原住民,作為若教會有所行動便可獲得寬恕的象徵。

教宗說:「他們要求我一來到加拿大就歸還這鞋子;我把它們帶來了,並在講話結束時將這樣做。為此,我想從這象徵物説起,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它重新喚起我的悲傷、憤慨和羞愧。對這些孩子的記憶讓人感到悲痛,並呼籲採取行動,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愛和敬重。」

「不過,這鞋子也在述説一段行程,我們渴望並肩同行的進程。」教宗說:「並肩同行、一起祈禱、一起工作,讓過去的痛苦給正義、治癒及和解讓路。記住過去是合情合理的,忘記就會導致冷漠,因為愛的反義詞不是仇恨,而是冷漠。」

「有必要記住,同化和解放政策,包括寄宿學校制度在内,它們對這些土地上的人造成了多麽大的損害。當歐洲殖民者首次來到這裡時,曾有發展文化、傳統和靈性富有成效相遇的大好時機。但多數的人並沒有這樣做。」

教宗特別為教會的許多成員和修會團體對待原住民的方式,以及與當時政府的“同化政策”合作,請求寬恕。他說:「雖然有基督徒的愛德,也有不少為兒童奉獻的模範實例,但與寄宿學校相關政策的總體後果是災難性的。基督教信仰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毀滅性的錯誤,與耶穌基督的福音不相容。」

教宗表示:「道歉並不是終點,而是走出的第一步,是起點。在這層意義上,重要的是認真尋找過去的真相,幫助寄宿學校的倖存者走上治癒所遭受創傷的道路。同時希望這片土地上的基督徒和社會團體增長接納和尊重原住民身份及經驗的能力。」教宗也希望他們找到具體的方法來認識和欣賞原住民,學會衆人並肩同行。

教宗的講話結束後,許多原住民來到教宗跟前問候他,與他握手,向教宗獻上禮物和羊皮。教宗站起身來,贈送給他們每人一串玫瑰經念珠。最後,教宗身穿橙色粗布祭披降福群衆,並用英語領念了《天主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汝南執事-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創造和治理萬物,求你垂顧,使我們全心事奉你,好能體驗你慈愛的實效。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你要寬恕你近人的過錯;這樣,當你祈求時,你的罪惡,也會得到赦免。)
恭讀德訓篇 27:33-28:9

憤恨與惱怒,兩者都是可憎惡的,但罪人卻堅持不放。凡報仇的,必要遭到上主的報復,上主必要保留他的罪。你要寬恕你近人的過錯;這樣,當你祈求時,你的罪惡,也會得到赦免。人如果對人懷恨,怎能向上主求饒呢?對自己同類的人,沒有慈愛,又怎能為自己的罪過求寬赦呢?他既是血肉之人,竟然懷恨不休,而求天主赦罪,誰會赦免他的罪呢?你要記得最後的結局,而停止仇恨;你要記得腐爛與死亡,而遵照誡命生活。你要記得天主的誡命,不要向人發怒;你要記得至高者的盟約,寬恕別人的過錯。──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 103:1-2, 3-4, 9-10, 11-12

:上主富於仁愛寬恕,極其慈悲,遲於發怒。(詠 103:8)
:我的靈魂,請讚頌上主;我的五內,請讚頌上主的名。我的靈魂,請讚頌上主,請你不要忘記他的恩寵。
:上主富於仁愛寬恕,極其慈悲,遲於發怒。
:是他赦免了你的各種罪行;是他治瘉了你的一切病苦;是他叫你的性命,在死亡中得到保全;是他用仁慈以及愛情,給你作了冠冕。
:上主富於仁愛寬恕,極其慈悲,遲於發怒。
:他決不會常常責問,也決不會世世憤恨。他沒有按我們的罪惡,對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過犯,報復我們。
:上主富於仁愛寬恕,極其慈悲,遲於發怒。
:就如上天距離下地,有多麼高,他待敬畏他者的慈愛,也多高;就如東方距離西方,有多麼遠,他使我們的罪過,離我們也多遠。
:上主富於仁愛寬恕,極其慈悲,遲於發怒。

讀經二(我們或生或死,都是屬於主。)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14:7-9

兄姊妹們: 我們中沒有一人,是為自己而生的,也沒有一人,是為自己而死的;因為我們或者生,是為主而生,或者死,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生或死,都是屬於主。因為基督死而復生了,正是為作生者和死者的主。──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主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若 13:34)
:亞肋路亞。

福音(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
恭讀聖瑪竇福音 18:21-35

那時候,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如果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耶穌對他說:「我不是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要同他的僕人算賬。他開始算賬的時候,有人帶來了一個欠他一萬『塔冷通』的僕人,因那僕人沒有錢可償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主人,說:主啊!寬容我吧!一切我都要還給你。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他釋放了,並且也寬免了他的債。「但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了一個欠他一百『德納』的同伴,那僕人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嚨,說:還清你所欠的債!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寬容我吧!我必還給你。可是那僕人不願意,且把他的同伴關在監裡,直到他還清了所欠的債。「那僕人的其他同伴,見到所發生的事,非常悲憤,就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因為你哀求了我,我就寬免了你的一切債項;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於是,主人大怒,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如果你們各人,不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上主的話。

各位主內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讓我們感謝天主的慈悲,祈求天主賜給我們力量,向傷害過我們的人從心中寬恕, 學習「上主富於仁愛寬恕,極其慈悲,遲於發怒。」詠103:8

事實上我們都曾在言行上傷害過別人,那麼,我們有沒有向對方表達歉意和求恕?當別人向我們道歉時,我們有沒有大方接納?我們每天都頌唸天主經,是嗎?那麼當唸到「求祢寛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寛恕别人一樣」參閱路11:4 這兩句話時,我們心中又有什麼感想?

真的,如果我們心中仍然存有怨怒,這時, 最好稍停一刻,求聖神幫助,因為只憑自己的力量永遠不能消除仇恨,相反的,受傷的裂痕會愈來愈深!

今天讀經一和福音道盡了寬恕的真諦,字字句句深入肺腑;「你要寬恕你近人的過錯;這樣,當你祈求時,你的罪惡,也會得到赦免。」訓28:2「如果你們各人,不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瑪18:35可是,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寛恕别人?有人說「除非我們有過向人求饒而得到寬恕的經驗和經驗過天主對我們的寬恕,我們很難寬恕別人!」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話說一位女士找心理醫生作輔導,她年輕時曾遭性侵,之後她不交男朋友,不敢進入婚姻。醫生對她說:「那個壞蛋傷害你一次,妳為什麼要傷害自己十幾年呢?」真的,一般人對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都是充滿憤怒,恨不得這些人死去,可是,因為仇恨,我們食不知其味,身心都受到影響,值得嗎?可能更會有些人說:「如果他做了什麼改變,我就會原諒他!」我們真的需要別人的改變來決定自己的命運?為什麼有些人卻能對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而仍懷著愛心和寬恕?

且看南非前任總統曼德拉,他失去自由二十七年,當權後,他卻放過了那些把他抓進監獄的人,當印度甘地受著種種迫害時,他卻對自己的支持者說:「請放過這些可憐的人吧。」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不曾也是為那些傷害祂的人向天父求情嗎?原來寬恕的焦點是在於自己的心,若要擁有寬恕的心,卻一定要借助天主的力量,因為天主是最佳的良醫!祂會賜給我們智慧,去愛,去寬恕,祂會教導我們從別人的位置上,去看待同一件的事情。

的確,當我們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處境、去反省,去祈禱,我們才會增加寬恕的力量,去釋放自己,和那些因為自己的遭遇而受影響的家人和親友!可能,還是有人依然會質疑寬恕的效果? 要知道,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都會犯錯「實在,我們眾人都犯許多過失。」雅3:2a

如果我們做錯事時,都希望別人和天主原諒,是嗎?所以我們也應該對別人寬恕,「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原諒別人犯的過錯。」瑪7:12a,

事實上寬恕别人的德性,除了祈求天主之外,我們還要從微小的事情上開始實行,就像别人在有意無意之間,在言行上傷害了我們,我們應以耶穌的名去寬恕他們,那麼久而久之我們就會養成寬恕别人的習慣!

同一句說話,一個富有慈悲心和一個心胸狹窄的人聽了都會有不同的反應,所以當我們因小事而抱怨的時候,就要記得「要彼此擔待,互相寬恕;就如主怎樣寬恕了我們,我們也要怎樣寬恕人。」哥3:13 不但如此,我們更要盡快寬恕對方 「不可讓太陽在我們含怒時西落,也不可給魔鬼留有餘地。」弗4:26b-27

聖母進敎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email protected]

教宗:基督徒應為自己的仇人祈禱

常年期第十一週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阿哈布使以色列陷於罪惡。)

恭讀列王紀上 21:17-29

納波特死後,有上主的話傳於提市貝人厄里亞說:「你起來,下去會晤住在撒瑪黎雅的以色列王阿哈布;看,他現在正在納波特的葡萄園內,他下到那裏去霸佔了那葡萄園。你要對他說:上主這樣說:你殺了人,還要霸佔他的產業嗎?繼而對他說:上主這樣說:狗在什麼地方舔了納波特的血,也要在什麼地方舔你的血。」阿哈布對厄里亞說:「我的對頭,你又找到了我的錯嗎?」厄里亞答說:「是,我找到了你的錯,因為你出賣了你自己,去行上主視為惡的事。我必要在你身上降災,消滅你的宗族;以色列所有屬於阿哈布的男子無論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一概滅絕。我要使你的家像乃巴特的兒子雅洛貝罕的家,又像阿希雅的兒子巴厄沙的家,因為你惹我發怒,使以色列陷於罪惡。至於依則貝耳,上主也預告說:狗要在依次勒耳的田間,吞食依則貝耳。凡屬阿哈布的人,死在城中的,要被狗吞食,死在田間的,要被空中的飛鳥啄食。」實在,從來沒有人像阿哈布一樣,受他的妻子依則貝耳的引誘,這樣出賣自己,行上主視為惡的事。他行了最可憎惡的事,歸依了邪神偶像,全像上主從以色列子民前,趕走的阿摩黎人所行的一樣。阿哈布一聽這些話,就撕破自己的衣服,身穿麻衣,禁食,穿著麻衣睡覺,低頭緩步行走。於是有上主的話傳於提市貝人厄里亞說:「阿哈布在我面前這樣自卑自賤,你看見了沒有?他既然在我面前自卑自賤,在他有生之日,我不降此災禍;但是,到他兒子的日子,我要使災禍臨於他家。」

福音(我們當愛你們的仇人。)

恭讀聖瑪竇福音 5:43-48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稅吏不是也這樣作嗎?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作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作嗎?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2018年6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當為那些想要摧毀你們的人和仇人祈禱,寬恕他們並愛他們。

當天福音取自《瑪竇福音》,記述耶穌要求我們愛我們的仇人(瑪5:43-48)。教宗反省說:「我們明白,我們要寬恕仇人,我們每天都在《天主經》的祈禱文中如此表明。我們也要為他人祈禱,為那些給我們製造麻煩,以及試驗我們的人祈禱,這個也很困難,但我們會如此做,至少有時能夠做到這一點。」

教宗說:「要為那些想要摧毀我的人和仇人祈禱,為使天主也能祝福他們:這的確很難讓人理解。讓我們想想上個世紀俄羅斯可憐的基督徒,他們只因為是基督徒就被送往西伯利亞,死於寒冷的天氣。他們應該為送他們去那裡的劊子手統治者祈禱嗎?怎能如此呢?然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做到了,他們確實祈禱了。再讓我們想想奧斯維茨集中營和其它集中營的情況:他們得為這個想要『純種』血統和無所顧忌殺人的獨裁者祈禱,他們祈禱為的是希望天主能祝福他們!很多人都如此做了。」

教宗說:「我們要學習耶穌和殉道者的邏輯。在福音中,耶穌那困難的邏輯包含為殺害祂的人祈禱,也為他們辯解。祂在十字架上時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麽。』耶穌請求寬恕他們,聖斯德望在殉道時也是如此。」

教宗說:「在我們與天主要求我們的作為之間有著無限的距離,很多次,我們在一些小事情上無法寬恕。然而上主要求我們寬恕,並給予我們寬恕的榜樣:寬恕那些試圖摧毀我們的人。在家庭中,有時很難在爭吵後寬恕配偶,或是寬恕婆婆或岳母,這並非容易的事。兒子要求父親的原諒也非易事。然而,要寬恕那些正在殺害你或者想要把你趕盡殺絕的人。不僅要寬恕,也要為他們祈禱,好使天主守護他們。不僅如此,甚至要愛他們。只有透過耶穌的言語才能解釋這一點。」

最後,教宗總結道:「今天,讓我們想想我們的仇人,這對我們大有裨益。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仇人:傷害了我們的人,想要傷害我們的人,或者試圖傷害我們的人。讓我們為他祈禱,讓我們祈求上主賜予我們愛傷害我們的人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天主寬恕我們,只要我們寬恕他人

四旬期第三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達尼爾先知書 3:25,34-43

阿匝黎雅立在火燄中,開口這樣祈禱說:「上主,為了你的名,求你不要永遠拋棄我們,也不要廢除你的盟約;為了你的朋友亞巴郎,你的僕人依撒格和你的聖者以色列,求你不要使你的仁愛離開我們,因你曾向他們應許過,要使他們的後裔繁多,有如天上的星辰,海邊的沙粒。恩主啊!由於我們的罪過,我們比任何民族都渺小,我們今天在全世界上成了微賤的。目前我們沒有元首,沒有先知,沒有領袖,沒有全燔祭,沒有祭祀,沒有供物,沒有馨香祭,沒有地方可以給你奉獻初果,好蒙受你的仁愛。但願我們能藉著懺悔的心和謙虛的精神蒙你悅納,就如獻上公羊和公牛的全燔祭,又如獻上了萬隻肥羊;這樣也希望我們今天在你面前所行的祭獻,能當作滿全了我們對你應盡的義務,因為凡信賴你的,決不會蒙受羞辱。現在我們全心隨從你,敬畏你,尋求你的慈顏,望你不要使我們羞慚。但願你按照你的寬容和你無限的仁慈,善待我們,以你的奇能拯救我們!上主,願光榮歸於你的名!」

福音:瑪竇福音 18:21-35

那時,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要同他的僕人算賬。他開始算賬的時候,給他送來了一個欠他一萬「塔冷通」的,因他沒有可還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容忍我吧!一切我都要還給你。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他釋放了,並且也赦免了他的債。但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了一個欠他一百「德納」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嚨說:還你欠的債!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容忍我吧!我必還給你。可是他不願意,且把他下在監裡,直到他還清了欠債。他的同伴見到所發生的事,非常悲憤,遂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因為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必要這樣對待你們。」

2018年3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再次強調寬恕這一主題。教宗表示,被天主寬恕的第一步是要承認自己是罪人。

當天第一篇讀經取自《達尼爾先知書》,記載阿匝黎雅因拒絕否認上主而被投入火窰中,他沒有因自己遭到酷刑而向天主抱怨,卻向天主祈禱說:「祢總是拯救我們,但不幸的是,我們犯了罪。」阿匝黎雅對自己和他的人民做出了反躬自責。

教宗強調說:「對自己反躬自責是走向寬恕的第一步。自責是基督信仰智慧的一部分,不是指責他人,不是的,而是自己。我犯了罪。我們去辦告解時,要記住這一點:偉大的天主賜予我們許多東西,不幸的是,我犯了罪,得罪了上主,祈求祂救贖。」

教宗提到了一位女士在告解亭裡的軼事:「她在告解時用了很長的時間講自己婆婆的過錯,力圖為自己辯解。最後聽告解的司鐸對她說:『好吧,現在妳可以告自己的罪了。』我們應該指責自己,這是上主所喜悅的,因為祂接納懺悔的心。正如阿匝黎雅所說的,『凡信賴祢的,決不會蒙受羞辱』。懺悔的心向上主說實話:『上主,我做了這事,我犯罪得罪了祢。』然而,上主捂住他的嘴,就如浪子比喻中的父親所做的那樣,不讓他說話。上主以祂的慈愛寬恕一切。」

教宗籲請信徒:「不要羞於說出自己的罪過,因為上主不止一次地寬恕我們,祂始終寬恕我們。但是有一個條件,天主給予我們極大的寬恕,只要我們寬恕別人。這並非易事,因為仇恨在我們心中築巢,總是留下那苦澀之情。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帶著別人對我們所做的事情的『清單』:這個人這樣對待我,那個人對我幹了這個等等。」

最後,教宗總結道:「有兩件事將幫助我們明白寬恕之道,那就是我寬恕你,只要你寬恕他人。我們也要光榮天主說:『上主祢是偉大的,祢為我做了很多美好的事,不幸的是,我犯了罪,請寬恕我。』『是的,我寬恕你,七十個七次,只要你寬恕他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 天主總是賦予罪人再站起來的尊嚴


2016年3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三萬多名信友參加。教宗在要理講授中勉勵眾人信任天主的寬恕,不要自責。天主將罪連根拔除,若我們希望得到寬恕,也應寬恕別人。

教宗當天以《聖詠》結束《舊約聖經》關於天主慈悲的要理講授。他表示,天主寬恕所有向祂祈求寬恕的人,從不厭煩。我們在跌倒後,應向祂伸出手來,求祂扶起我們,因為蒙受「天主寬恕的尊嚴」使得每個人在每次犯錯並懺悔後,都能重新站立起來。

教宗以達味王在《聖詠》第51篇中向天主認罪懺悔的祈禱為例,闡明天主的仁慈憐憫。達味王因犯了重罪而備受折磨,他占取了赫特人烏黎雅的妻子,並且借刀殺了烏黎雅。教宗表示,達味承認自己的罪,不以自己的窘迫為恥,卻信賴天主的慈悲。

「我們在一生中真正需要的就是得到寬恕,脫離邪惡及其死亡的後果。不幸的是,我們的生命屢次體驗這些處境。我們必須仰賴天主的慈悲。天主比我們的罪更大。我們不可忘記:天主比我們所能犯下的罪更大。」

教宗指出,這篇《聖詠》告訴我們,承認自己的過錯已經是在頌揚「天主的公義和聖善」。天主不僅使罪人立即感受到祂的慈愛,而且做得更多。天主的寬恕「並不遮掩罪,而是消滅罪,除淨罪。天主將罪連根拔除,不像洗衣店那樣,只清洗我們衣服上的汙漬。祂絕不這樣!天主連根拔除我們的罪,徹底除淨!」

一個人藉著天主的寬恕而脫胎換骨,成為「新的受造物,充滿聖神,欣喜萬分」。我們接受了天主恩寵,「甚至也能指點別人不再犯罪」。「一個兒童跌倒後,他會做什麽?他會伸出手來叫媽媽、爸爸把他扶起。」

「我們也應如此。你若因軟弱而跌倒犯罪,就應伸出手來:上主定會抓住你的手,幫助你站起來。這就是蒙受天主寬恕的尊嚴!天主的寬恕所賦予我們的尊嚴就是我們站立起來的尊嚴,使我們總是站立著,因為天主造了男人和女人是讓他們站起來」。

最後,教宗談到分享天主寬恕的重要性。他說,誰若得到天主的寬恕,就不能不同樣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人。「上主置於我們周圍的人,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堂區教友,他們都同我們一樣,都需要天主的慈悲。得到寬恕是件美事,但你若希望得到寬恕,你也必須寬恕人。你應寬恕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清晨彌撒: 效法天主「忘記」他人之過,方能得寬恕

教宗方濟各3月1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祈願四旬期「能使我們做好心靈準備」去領受天主的寬恕,並如同天主那樣寬恕他人,「忘記」他人的過錯。

教宗的彌撒講道以禮儀讀經與福音為主線。當天取自《達尼爾先知書》的讀經記載了青年阿匝黎雅因拒絕朝拜金像而被投入火窯中焚燒、在火焰中為子民向上主呼求仁慈與寬恕的事跡。教宗說,這是正確的祈禱方式,因為阿匝黎雅懂得仰賴天主的良善特性。

當天的《瑪竇福音》介紹了聖伯多祿耳熟能詳的提問。他問耶穌:「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耶穌以兩個欠債人的比喻,解釋應常常寬恕的道理。第一個欠債人雖然獲得主人的寬赦,儘管債務數目龐大;之後卻不肯以同等的慈悲對待他的同伴,哪怕只是一小筆數目。

「天主在寬恕時,祂的寬恕竟是如此之大,好似『忘記』一樣。我們的所作所為卻截然相反,『張家長李家短』地背後議論別人。我們揣著太多古今之人的故事,不是嗎?我們忘不掉。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慈悲之心。青年阿匝黎雅說:『但願祢按照祢的寬容和祢無限的仁慈,善待我們,拯救我們!』這是在呼求天主的慈悲,求祂賜予我們寬恕和救恩,忘記我們的罪過」。

教宗說:「我們在《天主經》中祈求天主說:『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這是一個等同式,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你不能寬恕他人,天主怎能寬恕你呢?祂倒是願意寬恕你,但你的心靈封閉,天主的慈悲進不去。『可是神父,我寬恕,但我無法忘記那對我造成的傷害。』『哎呀,你要求上主幫助你忘記傷害』。你要如同天主那樣寬恕,永無止境地寬恕』」。

教宗最後表示,天主賜予我們的真心寬恕就是慈悲之心。「祈願四旬期能使我們做好心靈準備,去領受天主的寬恕。讓我們領受這寬恕,然後以寬恕待人,真心寬恕。或許某個人已經不再理我,但我要發自內心地寬恕他。這樣,我們就能靠近天主如此偉大的慈悲奧跡。讓我們在寬恕中敞開心靈,好使天主的慈悲能進入我們心中,寬恕我們;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寬恕,需要請求寬恕!我們若寬恕就能得到寬恕。我們若慈悲待人,就能體驗到天主的慈悲,祂寬恕我們也『忘記』我們的罪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方濟各會見性侵犯受害者: 請求寬恕,決不容忍這種罪行

0707

7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小堂舉行清晨彌撒,6位性侵犯的受害者也在場參禮。 「我向你們請求寬恕,與你們一同哭泣」。這句話表達了教宗與6位受害者會晤的感人場面。他在彌撒講道中強調,在教會內沒有犯性侵犯罪者的位置;這種罪行不可容忍。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 3月28日至29日, 24小時奉獻給天主!

03244 blog

3月23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中午時分),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念經前,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說:「上主超越偏見,我們每個人都尋找仁慈的活水。四旬期是「察看我們內心的有利時期」。三鐘經後,教宗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4萬多名信眾宣布,3月28日至29日,星期五至星期六,將是「特別懺悔的時刻」,取名為「24小時奉獻給天主」 。這項活動將以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禮儀開始。教宗解釋說:「這將是一個寬恕的節日,世界很多教區和堂區會同時舉行。我們應該為上主寬恕我們而歡慶,一如浪子比喻中的父親所做的那樣,在兒子回到家時,舉行盛宴,忘記他的一切罪過。這將是寬恕的節日。」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