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慶祝聖鮑思高瞻禮

據《聖地基督徒傳媒》報導,耶路撒冷「拉蒂斯邦」修院(Salesian Monastery Ratisbonne)是個富有歷史的地方,原由熙雍聖母會建於1874年,幾經變動後,於2004年成了鮑思高慈幼會的神學院院址。 1月31日是聖鮑思高瞻禮,他向教會發出了熱愛青年人的信息。

他教育青年人所用的「預防教育法」,是建基於「理智、宗教與仁愛」。慈幼會的神恩尤其在於青年教育,但也著重以奉獻生活的方式與主與人建立關係。他們的會訓是「與我靈,取其餘」,是這神恩的完美撮要。

耶路撒冷拉蒂斯邦修院慈幼會會士 Gianluca Villa 修士表示:「若要用一句話來綜合本修會的神恩,那就是我們的會訓:『與我靈,取其餘』。這句話道出了本會生活的靈修精神,即專注救靈工作,亦即整個人的得救:這是本會生活的靈修,且是極其重要的。為了拯救青年人,我們放棄一切:舒適的生活、享受,以及所有無助於這個使命的東西。」

慈幼會會士每日設法追隨會祖聖鮑思高的訓導。

耶路撒冷拉蒂斯邦修院慈幼會會士 Edwar Gobran 修士說:「身為慈幼會會士,我們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在所做的一切當中看到天主:在祈禱當中,在求學當中,與孩子們一起時,及與青年人相處時。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們與天主連繫的時候。鮑思高神父教導我們,要以不尋常的方式,度我們的日常生活。今日作為一位慈幼會會士,就要生活淡薄,使人感到天主無時或刻地愛著我們。我們希望能帶領他人、青年人到天主那裡,使他們充滿自信心,像鮑思高神父一樣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定位。這是每日要努力而為且並不容易的,但我們會設法做到。」

此外,慈幼會會士也明白到要改變他們與人交往的方式,好能接觸今日的青年人,使所有人都能接近天主。

Edwar Gobran 修士說:「我誠心感謝慈幼會,不僅因為修會給了我一切,它救了我的生命,但更因為他們不斷設法以新的方式,令人能接近天主。」

來源:聖地基督徒傳媒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四主日暨聖若望‧鮑思高節日

主日福音分享
常年期第四主日
暨聖若望.鮑思高 (慈幼會、母佑會、協進會會祖)節日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選用聖若望.鮑思高感恩祭褔音)

恭讀聖瑪竇福音(18:1-6, 10)

就在那時刻,門徒來到耶穌跟前說:「在天國裏究竟誰是最大的?」耶穌就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中間,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決不能進天國。所以,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無論誰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 就是收留我;但無論誰,使這些信我的小孩子中的一個跌倒, 倒不如拿一塊驢拉的磨石,繫在他的頸上,沉在海的深處更好。你們小心,不要輕視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因為我告訴你們: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 上主的話。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

這個主日我們慶祝常年期第四主日;為慈幼家庭也是我們的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的節日。

鮑思高神父自小就常請求母親准他省下一些食物,親自送給比他們更貧苦的人。有一次,當他在放羊的時候,看見他的朋友吃粗劣的黑麵包。我們知道黑麵包是窮人的食物,味道和質量都很參差。

小若望就跟這位朋友說:「你的麵包,好像很好吃!你可否同我的白麵包交換?」

他的朋友當然很願意,這種交換持續了兩年之久。所以,我們看到鮑思高神父從小已經很有愛心和慷慨,懂得為人著想。一個不慷慨的人,自然就是無謙遜。因為,他單看自己,缺乏內心的自由,更何況去跟別人分享。

瑪竇福音18章「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

我們不單要做一位有愛心的人,而且應該培養別人做有愛心的人。耶穌今天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就是要「自謙自卑」,或說是「良善心謙」的人。因為,如果沒有這份謙卑的心,我們很難服務青年,或者與別人相處。這份謙卑對認識自己的能力,不是低估自已, 承認自己的局限,而且對新的想法、矛盾的信息保持開放的態度。

這份靈活性(flexibility)不單是服務青年的態度,也成為我們與主交往的關係。讓我們祈求鮑思高神父,賜給我們這種「良善心謙」的精神,使我們真正成為青年人的僕人,在教會及社會當中,實踐使命。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教宗致函慈幼會: 不要使青年失望 , 聆聽他們的渴求

blog_1437070492

一個月後,8月16日是鮑思高神父誕辰200週年。教宗方濟各在7月16日致函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Ángel Fernández Artime)神父,感謝天主賜予了我們這份「青年的聖人」的恩典。教宗指出鮑思高神父精神和牧靈遺產中的本質,勉勵慈幼會士勇敢地活出這些本質。

教宗表示:「鮑思高神父首先教導我們不要做旁觀者,而要身先士卒地為青年提供完整的教育經驗,這樣的教育涉及人的整體。」

教宗在信函中強調:「意大利和歐洲在最近兩個世紀發生很大變化,但青年人的心沒有變,因為今日的男女青年依然對生命開放,願意與天主和他人會晤。與此同時,也有許多青年面臨灰心喪志、精神貧乏和走向邊緣的危險。」

教宗指出:「鮑思高神父的教育學是親切和藹,而教育者的愛應該通過具體和有效的行為表現出來。」

教宗還說:「鮑思高神父將自己完全獻給天主,滿懷熱忱地拯救人靈,尤其是青年的靈魂。這些態度使得神父能『走出去』,作出勇敢的抉擇,決定為貧苦青年服務,立志發起一場轟轟烈烈、為了窮人的貧窮運動。」

教宗繼續說:「今天同樣如此,慈幼會大家庭投入教育和傳教使命的新陣線,走上社會傳播新媒體的道路,致力於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民、為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為移民地區的人民提供跨文化教育。」

此外,教宗還說:「十九世紀在都靈出現的挑戰已經具有了全球的幅度,這些挑戰是金錢崇拜、滋生暴力的不公平,意識形態的殖民,以及與都市環境有關的文化挑戰。」

在此,教宗邀請慈幼會士:「在教育機構內外復興神恩的創造力,願鮑思高神父幫助你們不使青人的深切渴求落空。」

教宗交給慈幼會士兩項任務:

1.是按照基督徒的人類學、以深刻影響青年人文化特徵的新媒體和社交網絡的語言實施教育

2.是拒絕將市場與生產置於人類尊嚴和工作價值之前的意識形態。

教宗引用本篤十六世提出的「教育危機」的概念,勉勵慈幼會大家庭在各修會和平信徒機構之間建立有效的培育聯盟,帶著不同的神恩一同前行,以幫助世界各地的青年。這項工作也需要有家庭的參與,因為缺乏有效的家庭牧靈,也就缺乏有效的青年牧靈。因此,成年人蒙召耐心地聆聽青年,理解他們的焦慮或要求,學習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與他們交談。

最後,教宗寫道:「教會對青年培育的期望很高,因此你們要繼承你們修會創始人的遺志,與青年、為青年說話及行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接見母佑會修女: 像鮑思高那樣喜樂款待青年

11103

11月8日,教宗方濟各接見出席母佑會修會大會的200名修女,勉勵她們始終款待青年,克服精神和物質上的諸多貧窮。母佑會近日召開第23屆修會大會,以「做今日陪伴青年的福傳之家」為主題並選出溫幗儀修女( Yvonne Reungoat)修女為新任總會長。 [Read more…]

教宗接見慈幼會大會代表: 關懷窮人、透明理財、重視青年

03312

3月31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了鮑思高慈幼會第27屆大會代表,他表示,聖若望鮑思高的事業,以「工作和節制」為指導,關注人的靈魂,特別是青年的靈魂。鮑思高慈幼會在成立200週年之際,召開以「福音根基見證人」為主題的大會,選出範達民(Ángel Fernández Artime)神父為新任總會長。教宗向范神父說:「願聖神幫助您抓住我們時代的期望和挑戰」,教宗也勉勵整個慈幼會家庭「在管理財物時,秉持透明和負責的態度」,度一種「基本和簡樸的生活」。 [Read more…]

鮑思高慈幼會第11任總會長 – Fr. Angel Fernandez Artime

03252

鮑思高慈幼會第27屆全會代表大會(GC27) 於3月3日至4月12日在羅馬 Pisana 慈幼會總部舉行。會議其間會選出鮑思高神父第十任繼承人,在未來六年指導修會的方向。在3月25日(預報救主降生節),在第一輪投票已選出第11任總會長 – Fr. Angel Fernandez Artime。 [Read more…]

本周《教會透視》最新內容

10225 blog

本周《教會透視》最新內容:

聖座新任國務卿帕羅林總主教履新

新國務卿現年58歲,於今年8月31日獲教宗方濟各任命領導聖座國務院的工作。他在2009年前往南美洲的委內瑞拉擔任宗座大使之前,曾在國務院服務多年,因此非常熟悉這個部門的運作。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