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講道分享-救主受難紀念

講道分享-救主受難紀念

耶穌的使命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紀念主受難日,我們以祈禱、齋戒、參加禮儀去默想耶穌基督的苦難。

我記得在2017年早上收到一個聖瑪利安老院的來電邀請我立刻去到安老院為慈幼會胡子義神父 (Gaetano Nicosia) 傅油。其實當天早上是胡神父要求傅油,因為他跟修女說自己快將離世,那麼我就立刻聯絡慈幼會中華會省會長及陳日君樞機,不過我找不到他們,因為我居住的地方在附近,所以我立刻就前往安老院為給胡神父一個臨終大赦及病人傅油。

其實我每一次見到胡神父,我們都非常開心,是很好的朋友,每次見到我,他都擁抱我,與我說笑,所以為我也是一個很重要和有意義的記憶。

這段回憶同今天的福音耶穌說的一句說話「完成了」,我認為很有關係,就是耶穌完成了衪的使命。這份「完成」並不是被動,更不是耶穌自己想自殺,想被人釘在十字架上,而是一個奉獻,為了給我們救恩

有時候在生活上有不愉快,有壓力,甚至乎有擔心的時候,不過,耶穌這個榜樣讓我們體會到其實心情比環境更加重要。耶穌這一份的奉獻為我們帶來了一份力量,也因為這一份力量,使我們懂得將自己的痛苦與耶穌分擔。

此外,我想與大家分享的就是耶穌的使命,正如衪與比拉多的對話當中,衪是為真理作見證。什麼是真理?真理就是天主是真的,天主的愛是永遠不會被消滅。就像孟子的一句說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耶穌這一個使命,衪為真理去做見證,就是衪不怕吃虧,衪完全地去愛,而這份愛不是期待對方如何去回報或者多謝,是堅持到最後。有時候我們做牧者的、做教友的,在社會環境中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有時候會覺得喘不過氣來,「為什麼我們的想法到最後會是這樣的」。不過重要的是,無論在什麼情況,我們也要像耶穌一樣去活出一份天主的愛。

我記得聖女小德蘭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說話,「「我絕不願為了避免煉獄之苦而撿起一根針。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中悅天主,為了替祂拯救人靈。」(《聖女小德蘭最後言談錄》)。所以,各位兄弟姊妹,就讓我們在今天紀念主受難的日子中,學習耶穌這份奉獻的精神,也將我們的負擔和困難與耶穌分享。因為走到最後,真理是會得到勝利。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張汝南執事-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救贖了我們,又賜給我們義子的名分;求你仁慈照顧我們,使你所鍾愛的子女,因信仰基督,而獲得真正的自由,並繼承永恆的產業。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你若不警告惡人離開邪道,我要由你手中,追討他的血債。)
恭讀厄則克耳先知書 33:7-9

上主這樣說:「人子,我要立你做以色列家族的警衛;你聽了我口中的話,應代我警告他們。「為此,當我告訴惡人:『惡人,你必喪亡!』你如果不講話,也不警告惡人離開邪道,那惡人雖因自己的罪惡而喪亡,但我要由你手中,追討他的血債。「你如果警告惡人,叫他離開邪道,但他不肯歸正,離開邪道,他必因自己的罪惡而喪亡,而你卻救了自己。」──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 95:1-2, 6-7, 8-9

:你們今天該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那樣心硬。(詠 95:8)
:請大家前來,我們要向上主歌舞,齊向救助我們的磐石,高歌歡呼;一齊到他面前,感恩讚頌,向他歌唱聖詩,歡呼吟詠。
:你們今天該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那樣心硬。
:請大家前來,一齊伏地朝拜,向造我們的上主,屈膝示愛。因為他是我們的真神,我們是他牧養的人民,是他親手所引導的羊群。
:你們今天該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那樣心硬。
:今天,該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像在默黎巴那樣心硬,也不要像在曠野中瑪撒那天,你們的祖先,雖然見過我的工作,在那裡,他們還是試探我,考驗我。
:你們今天該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那樣心硬。

讀經二(愛就是法律的滿全。)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13:8-10

弟兄姊妹們: 除了彼此相愛外,你們不可再欠人什麼,因為誰愛別人,就滿全了法律。其實「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戀」,以及其他任何誡命,都包含在這句話裡:就是「愛你的近人如同你自己」。愛不加害於人,所以愛就是法律的滿全。──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天主在基督內,使世界與自己和好,且將和好的話,放在我們口裡。(格後 5:19)
:亞肋路亞。

福音(如果你的兄弟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他們。)
恭讀聖瑪竇福音 18:15-20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如果他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你的兄弟;但他如果不聽,你就多帶一個或兩個人同去,為叫任何事情,憑兩個或三個見證人的口供,得以成立。如果他仍不聽從他們,你要告訴教會;如果他連教會也不聽從,你就將他看作外教人或稅吏。「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我實在告訴你們:如果你們當中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成全他們,因為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集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上主的話。

各位主內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敎會提醒我們要「彼此相愛」和「愛你的近人如同你自己」參閲羅13:8a,9b實在,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常有欠缺,因而在言行上容易傷害別人或受別人傷害,以至發生爭執,破壞平安,無論身在何處,讓我們時加注意思言行為,求聖神啟迪!

福音中耶穌敎導我們如何解決爭端:「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瑪18:15 耶穌說的弟兄,其實也包括我們的家人和朋友甚至同事,祂特別用了「去,獨處和規勸」六個字,「去」意味著離去爭端現場,經過冷靜祈禱後,才前去修和!「獨處」是提醒我們不要在事前或事後無差別的指責,應該注意别人的名譽,有時真相可能是自己的誤會,那就更不堪設想,故此,選擇獨處傾談,用溫和語氣「規勸」,才是明智之舉!

話說回來,如果經過我們的規勸,他們仍然執迷不悟,拒絕悔改,那麼我們又如何應對?

耶穌說:「如果他們不聽,你就多帶一個或兩個人同去,為叫任何事情,憑兩個或三個見證人的口供,得以成立。」瑪18:16其實整體來說,耶穌是希望我們用愛心和關懷的語氣使軟弱的兄弟姊妹悔改,亦是為了愛,希望他們與團體和教會共融,當耶穌說:「如果他連教會也不聽從,你就將他看作外教人或稅吏。」參閲瑪18:17

親愛的諸位,或許有人誤會耶穌,指祂敎導我們將不聽從的人,當作當年猶太人對待外敎人或稅吏一樣「蔑視和反感」!相反地,衪要求我們多加愛心和憐憫,為他們祈禱:「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瑪18:20

的確,基督徒的生活如果沒有祈禱,沒有閱讀聖言的習慣真是不堪設想!魔鬼希望我們繼續分裂,互相責罵,讓家𥚃成為戰場,讓敎會變作糟糠!可是福音和祈禱可以給予我們指引和勇氣;提醒我們不要在「面書」或其他媒體上指責對方的不是,建議我們直接溝通!或許大家會問;如何溝通?的確,溝通是一門藝術,說得好別人感受良多,說得不好則破壞感情帶來不安!其實溝通的重點;是多聆聽,少說話,換位思考,具備愛心!

話說,有位太太知道丈夫喜歡吃新鮮石班魚,特別叫他下班後通知她,讓她對準時間下煱,令魚味比較新鮮清甜,他照太太吩附後卻遇到客戶到訪,耽誤了二十分鐘才回家,只好馬上向太太解釋和道歉,卻迎來:「什麼?你還在公司?你不知魚涼了不好吃嗎?你知道這魚多少錢嗎?」丈夫聽了帶著焦急和怒氣匆忙回家,進門後立刻抱怨地說:「我是為了照顧客人,魚涼了就涼了,放在微波爐熱熱不就得了嗎?」太太也沒好氣:「你是沒命吃好魚,以後給你吃涼的!」兩人吵翻了,還差點離婚!

他們懂得溝通嗎?如果那太太換個角度說:「別心急!魚涼了,微波爐熱一分鐘就成了,小心開車,我等你!」那丈夫不是會感激太太的體貼嗎?很多事都是由於沒有思考說錯了話而讓小事變大!

讓我們多多注意與別人的溝通,多加尊重和體諒!祈求天主賜給我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傷害別人的事和話?什麼是造就他人的?讓我們繼續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分享後感:感謝聖言啟迪,執事受益良多,鼓起勇氣也與別人修和!主佑!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robin.cheung@johnbrebeuf.ca

教宗為新書作序:我們受到的感染應是愛而非病毒

CNS photo/Edgard Garrido, Reuters

「神學省思應激起一種新的希望和新的團結互助」。這是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書局新近出版的《共融與希望》(Comunione e speranza) 一書的序言中所表達的期望。

該書的出版人是宗座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榮休主席卡斯帕(Walter Kasper)樞機和卡斯帕學院創始人德國的奧斯定(George Augustin)神父。

教宗在序言中談到人類的過去、現在與將來,指出新冠病毒好似一場暴風雨,令所有人措手不及,同時它也改變了家庭生活、工作場所和公衆活動,造成了死亡和經濟困窘,以及人們無法參與感恩聖祭和聖事。這種悲慘處境揭露了人類的脆弱和不穩固,以及需要救贖,讓我們對生活中的許多確定性産生了質疑,對何為幸福和我們基督信仰的寶藏提出了詢問。

「在這暴風雨中,支撑我們衆人最深的根基在哪裡呢?哪些是真正重要和需要的事物呢?」

教宗表示:「這次疫情大流行正是一個警號,讓我們對此進行反省。這是考驗和選擇的一個時期,好讓我們將自己的生命重新引向天主,祂是我們的救援和我們的終向。」

教宗再次喚醒衆人「團結互助和服務」的意識,抵拒「全球性的不義和冷漠」。

教宗指出:「這次危急情况讓我們懂得我們是多麽有賴於別人的關懷,促使我們以新的方式服事身邊的人。全球性的不義該當撼動我們,讓我們醒悟並聆聽窮人和那已患重病的地球的呼聲。」

教宗繼續寫道:「今年的復活期正處於疫情爆發的階段,而那光照今日和未來、讓我們免於癱瘓處境的訊息正是源自基督的復活,這是生命戰勝死亡的訊息。基督的復活賜予我們希望、信賴和勇氣,堅固我們的團結互助和兄弟情誼。受病毒感染的危險該當讓我們認識到另一種『感染』,即心心相連的愛的感染。」

教宗再次感謝許多醫護人員和司鐸主動幫助別人和英勇的舉止,强調在那段時期「我們感受到了來自信德的力量」。

在序言的結尾,教宗談到信德。他提到許多基督徒都經歷了暫停公開舉行禮儀和透過媒體直播參與彌撒的時期,他們感受到「缺乏感恩祭典的痛苦」。教宗强調:「任何虛擬傳播都無法取代上主在感恩聖祭中的真實臨在。」在此,教宗也表達了對恢復正常禮儀生活的喜悅,「復活的上主臨在於祂的聖言和感恩祭典中,給予我們所需要的力量來應對危機過後的困境」。

最後,一如耶穌叮囑厄瑪烏門徒那樣,教宗懷著對未來充滿希望之情,向整個人類重複耶穌對門徒們說的那句話:「你們不要害怕,我已戰勝了死亡!」

這人真是天主子!

「「這人真是天主子!」瑪27:54
「這人真是天主子!」谷15:39
「這人,實在是一個義人。」路23:47

十字架上的耶穌,開了仰望他的人的眼目;明白苦難有其意義,是出自愛,是主動先付出的愛,是不願見人活在苦難中的愛!

當愛以商品來定價,以電子版來輸送,幸福框在自拍中…

在這40天的時刻裡,走出框框,眼目正視苦難,從十字架上的默想,化作行動,實質的付出,主動的去愛。
很多時在付出中,人有幸認識自己愛的限度;也因此更明白,要祈求天主賜予一顆,再能愛多一點點的心。
願有一天,旁觀苦難的人,說: 「這人,真是耶穌的信徒! 」
自此,那人的生命也不再是旁觀者,也是活在愛內!

Madonna Lee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中文市場經理

真理路上的足跡

blog image

路是一個選擇,走向…心之所向!

這道路,很多人走過,有伯多祿,有保祿,檢閱他們的往事,細讀他們的血史,信德這個詞,跳出字典的釋義,堅定選擇的意念。

再回看走過這道路的另一人,最歷歷在目的一幕,是1981年5月13日,槍聲之後血濺白袍,你閉目的痛楚,永留心中。有說很多年之後,你寬恕的一個人,獲釋後攜了兩束白玫瑰,放在你墓前,即聖若望保祿二世之墓。犧牲與寬恕這組字,你以生命活出字義。

又在這道路上,走過很多年輕人。約350年前,一個北美原住民的年輕女子Kateri Tekakwitha,以青春的生命,演繹無懼;也想到近日的事,可愛的年青人,肯亞的大學生,看,這是你走在真理路上的足跡…

心啊!是誰啟示這道路,我的主,愛與真理的天主。
衪那裡有永恆的愛。憐我可在真理路上向著祢。

 

文: Madonna Lee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中文市場經理

教宗方濟各: 工作是眾人的權利 , 不是市場的變量

1002

10月2日,教宗方濟各接見在梵蒂岡出席聖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全體會議的60位代表,向他們發表了一篇講話。教宗強調,社會權利的國度不能被廢除,尤其是工作的基本權利。在重新分配財富上,迫切需要改革,以保證所有窮人都能接受教育和醫療保健,以便消除社會失調及不正義現象。 [Read more…]

教宗: 司鐸應以耶穌之心愛子民,否則將一無是處

03261 blog

3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基於以下的主要思想: 「主教、司鐸或執事若沒有以耶穌的愛心來為他們的團體服務,他們就是不稱職的」,向信友們講授以「聖秩聖事」為題的要理。教宗說,主教和司鐸應該每天舉行感恩祭,經常聆聽聖言,定期領受修和聖事。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 基督信仰的愛是具體、慷慨的!

0109 blog

1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強調: 基督信仰的愛總是具有「具體的」這個特質。因此,這是行動重於言語,施多於受的愛。

當天的讀經一取自《聖若望一書》,聖若望多次重複:「如果我們彼此相愛,天主就存留在我們內,祂的愛在我們內才是圓滿的。」教宗表示,信仰經驗正是處在這「雙重存留」內。

教宗說:「我們在天主內,天主在我們內:這是基督信徒的生活。我們不要停留在世界的神內,不要停滯在膚淺的表面,不要崇拜偶像,不要貪圖虛榮。要存留在上主內。祂給我們的回報是:祂存留在我們內。是祂先存留在我們內,但很多時候,我們把祂趕走了,我們無法存留在祂內。」 [Read more…]

教宗方濟: 以謙虛的心接納天主的聖言

blog_1366400138wordoflove

4月19日,教宗方濟在彌撒講道中指出,天主聖言需要以謙遜來接納,因為這是愛的言語,只有這樣,聖言才能進入心靈,改變生命。

教宗當天的講道以耶穌的講話為內容。耶穌向迫害他的掃祿講話,也向阿納尼雅講話,要他接待掃祿;然後耶穌在葛法翁會堂向猶太人講話,告訴他們: 「誰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將不能得救。」教宗說:「耶穌的聲音經過我們的頭腦而進入心靈。因為耶穌在尋求我們的悔改」。掃祿和阿納尼雅雖然在困惑中回應了耶穌,但他們是懷著開放的心。在葛法翁會堂中,那些猶太法學士則以另一種方式回應了耶穌,他們彼此爭論,嚴重質疑耶穌的話。

教宗表示,保祿和阿納尼雅、耶肋米亞、依撒意亞、梅瑟及聖母瑪利亞,他們一一以謙虛的心回應天主,用心來接納天主的聖言。教宗說,主耶穌的話來到我們的心中,是因為這些是愛的說話。這些是美麗的話語,它帶來的是愛,並使我們去愛。相反,那些道德者和理論家,在頭腦中假裝明白福音,但實際是偽裝明白福音。他們不是在耶穌所召叫我們轉化的道路上。耶穌是邀請我們走的是悔改之路。

教宗邀請我們為教會祈禱,使我們向那為我們講述愛、帶來愛的福音懷開放之心。福音能以它聖德幫助我們成為美麗的一位。

圖片提供: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