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教宗方濟各接見參加聖座醫療牧靈委員會大會的與會者。他向他們表示,任何一種疾病或精神痛苦,都能讓我們認出人類生命的神聖價值,和基督受難的標記。基督的受難推動我們懷著愛去呵護受苦的人,並捍衛人性尊嚴。
天主寬廣的手臂擁抱「基督的肉體」 ,安慰因疾病或殘疾而受苦的人。這些人常常在忍受身體的疼痛之外,還要遭受遺棄和冷漠對待。教宗方濟各喜歡把受苦者稱作「基督的肉體」 ,他向聖座醫療牧靈委員會表示,加爾瓦略山的經歷,顛覆了與疼痛相關的一切看法,為人類最嚴重的疾病賦予意義。
3月24日教宗方濟各接見參加聖座醫療牧靈委員會大會的與會者。他向他們表示,任何一種疾病或精神痛苦,都能讓我們認出人類生命的神聖價值,和基督受難的標記。基督的受難推動我們懷著愛去呵護受苦的人,並捍衛人性尊嚴。
天主寬廣的手臂擁抱「基督的肉體」 ,安慰因疾病或殘疾而受苦的人。這些人常常在忍受身體的疼痛之外,還要遭受遺棄和冷漠對待。教宗方濟各喜歡把受苦者稱作「基督的肉體」 ,他向聖座醫療牧靈委員會表示,加爾瓦略山的經歷,顛覆了與疼痛相關的一切看法,為人類最嚴重的疾病賦予意義。
3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強調: 確信自己恪守誡命不能使我們得救,拯救我們的是謙卑、是經常感到需要被天主醫治。
在當天的福音中,耶穌對他的同鄉、納匝肋的居民說:「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耶穌不能在他們中間多行奇蹟,因為他們「不信賴」耶穌。耶穌提到兩段聖經章節:一段講述厄里叟先知時代的奇蹟,敘利亞人納阿曼的癩病獲得醫治;另一段講述厄里亞先知前往漆冬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裡,使她免於飢荒。教宗解釋說:「當時,癩病人和寡婦都是邊緣人。」這兩個邊緣人接納先知、獲得救恩。然而,納匝肋人不接受耶穌,因為「他們對自己的『信仰』信心十足,非常確信自己遵守誡命,不需要別的救恩。」 [Read more…]
3月23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中午時分),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念經前,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說:「上主超越偏見,我們每個人都尋找仁慈的活水。四旬期是「察看我們內心的有利時期」。三鐘經後,教宗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4萬多名信眾宣布,3月28日至29日,星期五至星期六,將是「特別懺悔的時刻」,取名為「24小時奉獻給天主」 。這項活動將以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禮儀開始。教宗解釋說:「這將是一個寬恕的節日,世界很多教區和堂區會同時舉行。我們應該為上主寬恕我們而歡慶,一如浪子比喻中的父親所做的那樣,在兒子回到家時,舉行盛宴,忘記他的一切罪過。這將是寬恕的節日。」 [Read more…]
3月21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前往羅馬的聖額我略七世堂區,為遭受黑手黨殺害的無辜遇難者祈禱,並撫慰他們的親人。本次祈禱活動由路易吉·喬蒂(Luigi Ciotti)神父帶領的《自由協會》籌辦。隔天3月22日意大利拉蒂納市將舉行「紀念和承諾日」活動,以紀念所有被黑手黨殺害的人們。 [Read more…]
3月22日,教宗方濟各接見由意大利地方廣播電視台組成的《珊瑚》協會。教宗在完全脫稿的講話中,勉勵他們尋求「真、善、美」,告誡他們不要陷入教權管制平信徒的誘惑。教宗也強調,在教會內任何人都不應該覺得自己太過渺小,每個人都是重要的。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3月21日在聖瑪爾大之家小堂主持彌撒聖祭。他在彌撒講道中強調,為了不在心中「殺害」天主聖言,需要謙卑和有能力的祈禱。
當天的福音取自瑪竇福音,敘述的是園戶的比喻。園戶為了佔據產業而殺害葡萄園主人的僕人和他的兒子。那時,聽耶穌講這個比喻的有法利塞人、民間長老和司祭。教宗解釋說,耶穌向他們講這個比喻,是讓他們明白他們跌倒的原因是他們沒有一顆向天主聖言開放的心。
凡信賴自己、個人財富、世間理論想法的人,注定不會快樂。反之,凡信賴上主,即使在干旱時期,上主也會使他結果實。這是教宗方濟各,3月20日清晨,在聖瑪爾大之家小堂,主持彌撒聖祭時強調的信念。
親愛的爸爸們,你們要常常接近你們的子女,一如聖若瑟接近耶穌,幫助他在「身量、智慧和恩愛」上成長那樣。教宗方濟各3月19日上午,在周 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向天下父母提出上述期望。當天是聖母的淨配、普世教會的主保聖若瑟瞻禮,也是教宗方濟就職一周年紀念日。教宗以聖若瑟為題,向聖伯多祿廣 場上聚集的6萬多名信友和朝聖人士作了要理講授。
3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強調,為了找到慈悲,我們必須寬恕他人。這是將我們引向內心平安與世界和平的道路。
教宗的彌撒講道圍繞在當天福音中耶穌的勸言:「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教宗解釋說:這慈悲的態度不容易理解。因為我們習慣判斷,我們不是那種自然地給諒解和慈悲留下一點空間的人。教宗提出慈悲必備的兩種態度:一種是對罪過的羞愧感﹔另一種是心胸寬大。
Copyright © 2024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